(⊙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09-被玩坏的视频会议
作者:王圆潮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说到线上会议,你的观感是怎么样的?
是不是像电影里的视频会议一样特别商务,特别正式,一群身穿西装的精英人士对着屏幕侃侃而谈,一不小心就定下了改变世界的计划?
每部都是一个阴谋论的韩国电影贡献过不少视频会议的镜头
而且屏幕那头大概率是个美国人
(截图自韩国电影《黑钱》)▼
正因为线上会议看上去如此高大上,大多数人恐怕也并不觉得这种形式会和自己有太多的关系。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是很好地完成了线上会议的祛魅工作,穿着睡衣的同事和睡眼惺忪的客户,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线上会议原来也只是生活的一个工具而已。
上半身是生活,下半身是自我
(图片来自dreamstime / 图虫创意)▼
而在商务场景之外,被疫情憋坏了的中国人也已经把线上会议软件彻底玩坏了,发明了一万种连它们的开发者都没想到的新功能。
远程会议简史
会议似乎是人类社会运转的一种必要的活动,小到一家决定晚饭吃什么,大到议会讨论国策,都免不了要开会。但深究会议的本质,重要的只是与会人员要传达的信息。
总统遭到弹劾时,他们就开会对总统进行审讯
(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联邦参议院)
(图片来自@Wikipedia)▼
于是在文件和音视频通讯技术出现之后,人类就在探索能不聚集人员,远程举办会议的方法。而每一代远程会议的工具,都紧紧依附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并被时代背景所刺激。
最早的远程会议工具是电话与传真的组合。这是一股出现在美国上世纪70~80年代的风潮,那时传真刚被纳入公用电话网络,解决了电话无法传递文本信息的缺陷。
电话传真一体机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而得到普及的技术又受到了两种新兴商业风气的助推:其一是美国白领不堪忍受城市不佳的环境,向郊区转移,对公司内部的远程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二是随着冷战接近尾声,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的早期商业全球化进程开启,对跨国、跨地区的商业协同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公用电话网络支持的远程办公并没有兴盛太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传真的功能在很多行业部分让位于更廉价便捷的电子邮件,会议这种本应完全在线下实现的活动,开始向线上转移。
开始有了网络姻缘一线牵
(图片来自Wikipedia@Yzmo)▼
远程会议在商务上的应用,也催生专门的线上会议设备产业。过去大公司里常备的八爪鱼(事实上现在仍然有不少公司在用)和视频会议设备,就成为了电子通信供应商们需要单辟的一条产品线。
八爪鱼——音视频会议系统电话机
以前这都外企标配,身份的象征
(一台音络牌八爪鱼)
(图片来自网络)▼
这类产品解决的主要是安全性和专业性问题。毕竟远程会议也是会议,涉及商业信息的部分自然希望越保密越好,而会议应用的场景,又决定了普通的电话机不方便胜任这项工作,如一键静音、通话录音等功能都是必须的。
但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的专用设备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适用性不足,价格也很不友好。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在影视剧中,远程会议往往是在邪恶的寡头之间召开的,会上商量的事不是商业垄断,就是政治阴谋。人民对自己接触不到的东西总是有种种不美妙的猜想。
稀里糊涂开个会,就决定了人类的厄运
(图片来自@电影《奇爱博士》)▼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彻底颠覆了远程会议的固有形象。在微信、QQ等即时通讯app中,音视频通话是很基本的辅助功能,而且随着手机性能的提升,一场通话中能出现的好友也不断增多,过去神秘的视频会议,很快就大范围地出现在了所有人的生活里。
如果你是大恐龙,我就是小青蛙
可不可以求求你,接下我电话▼
而疫情的突然爆发,更是催生出了天量的远程交互需求,各家互联网公司都掏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商用技术支持线上生产。但用户一多,这类app也开始在大众群体中流行起来,用户们开发的形形色色使用场景,让开发团队们都摸不着头脑。
腾讯会议就成了这场席卷全国,画风突变的战场。
全民玩坏商业app
很多用户对腾讯会议这款app的关注,是从疫情期间开始的。顶着“腾讯会议”的名字,用户们一开始对它的应用领域定位还比较正常,大多是服务于商务会谈、公司部门会议。
试用最早的当然就是腾讯的内部人员,很快发现它还真挺好用,不仅能替代部门会议,连合作客户都对其信赖有加。而在正式发布后,腾讯会议果然很快就显现出了它的产品优势。
2月21日,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就和腾讯通过腾讯会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一款app上签大合同,放在疫情前可没有那么容易。但事急从权,这一单也成为了腾讯会议嫁接合作签单的初体验。
清华大学还把腾讯会议作为了博士毕业答辩的工具,航空航天院的解博士也由此成为了清华历史上第一位线上授学位的博士。不知是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让人记忆深刻,还是因为毕业殊为不易,解博士还在答辩视频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对腾讯会议青睐有加的清华大学还鼓励在家备课的教授们使用这款软件。电子系教授郑小平的《超快光学》克隆课,由此在腾讯会议上闪亮登场,不仅服务于清华的学生,还为华科、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研究所的学生授课。
到此为止,腾讯会议的应用画风仍然是比较正常的,没有脱离商务和教育环境。但接下来的情况就让气氛变得越来越微妙……
在微博上搜索关于腾讯会议的吐槽,你会发现率先对软件功能进行开发的其实是老师们:
孩子们除了被迫做俯卧撑,还要在屏幕前展示自己的作业:
老师们的奇怪用法彻底点燃了学生们的学(pan)习(ni)兴(xin)趣(li),他们决心找腾讯会议要个说法,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然而腾讯会议崩是不可能崩的。
其实这届深明大义的年轻人早就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既然没有办法抗拒,那就去享受。”与其被迫成为腾讯会议的用户,不如发挥一些主观能动性,让这个产品真正服务于自己。
从这个时候开始,腾讯会议是真正地在用户群体里流行起来。有在上面延续学习过程的:
还有因为其他上课软件不稳定而决心使用套娃战术的:
各种因为线下封禁收入受到影响的专业人士也真正找到了O2O(offline to online)的玩法:
在老师不注意的角落,还有一些小动作也搞得飞起:
连异地恋的情侣这下都找到了共同话题:
就在这些年轻用户的开发下,一款由互联网公司重磅推出,诞生时根正苗红的商务app,形象画风突变, 走上了全方位为国民线上生活服务的“不归路”。
耐玩也要有本事
表面上看,腾讯会议的种种奇特功能是来自年轻学生的突发奇想。但在这背后,我们却可以解读出这款软件的种种优势。要知道中国这一代年轻人是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一款软件好不好用,值不值得开发,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能把腾讯会议玩的这么溜也是腾讯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得表现。
宅在家也不耽误年轻人开party▼
一个首要的优势,恐怕就是腾讯对社交的深入理解。
腾讯诞生20多年了,从OICQ时代开始,就对即时互动的社交形式做了很多探索。经历了QQ、微信时代,腾讯积累了大量服务用户的经验,进军会议app自然得心应手。
其次,腾讯会议还在这款app上投入了很多实验性的技术,比如AI语音质量优化。
说起这段经历,腾讯的工程师可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不是辛苦,而是冷的了。因为他们真的在雨天跑到新总部大楼天台,收集雨水的声音,然后用算法将其遮掩掉。同理还有键盘声、地铁声等干扰听觉的存在,都在腾讯会议里被遮盖得很好。
同样的,通过应用AI技术,音视频同步里常见的因网络不良造成的延迟、断点,也在腾讯会议里得到弥补了。
猫友会,8只同时在线,毫无压力▼
而在用户们开足马力发掘新用法的同时,腾讯会议团队也在寻找新的发力点,四十天内更新了十四次,比如美颜功能,允许居家的人们不化妆就上会(但结果是男用户占据了一半的使用量……),可以说是相当贴心了。
可根据自身条件调美颜强度▼
而在最新的版本中,腾讯会议甚至上线了换背景的黑科技,一键自定义视频背景。这种级别的抠人像放在以前还需要绿屏蓝屏才能实现,现在通过AI技术已经可以直接做到了。不仅能遮住还没收拾的房间,还能给会议增加别样的风采,但是注意千万不要玩太嗨耽误正事哦。
此外,腾讯会议还追加了用于分辨发言者的语音激励功能、增强无声环境下互动功能的表情弹幕、大文件上传等功能,让腾讯会议的功能性不留痕迹地得到了加强。
相比于市面上已有的企业管理、商务会谈软件,腾讯会议几乎摈弃了所有非会议相关的功能,界面也十分简明清晰,这让它成为了一款功能多元化、但同时使用门槛低、功能易上手的软件,而与腾讯系其他社交软件流畅的对接也大大拓宽了腾讯会议的使用场景。
画面简洁,简单好使▼
就这么一款软件,实力确实是藏不住的,想不出圈都很难。而这一切,自然和过去的远程会议一样有它的技术时代背景。过去需要非常专业的终端机才能实现的功能,通过广泛普及的移动互联网的传输和强大的云计算处理,在普通的手机上就能够实现了。因此从技术进化的角度上看,它和远程会议出现在电信时代的进化历史并没有区别。
但科技进步对世界的改造,总是体现在它强大的普惠能力上。以腾讯会议为代表的这一代远程会议工具,让远程会议得以脱离纯粹的商业环境,变成了一种所有人都能轻松享受的技术成果。
而事实上,每天都有上千万的用户把腾讯会议玩出了花,把这款当前中国最多人使用的视频会议应用变成了一件老少咸宜的产品。从小学生到爷爷奶奶,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而随着软件功能越发成熟,用户们的脑洞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它在未来能提供的可能性必将超出所有人的预估。
这,或许就是科技的力量吧。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