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区分事实与观点

https://m.igetget.com/share/audio/aid/1617

有时候,我们激烈地争辩一些问题,但总是觉得鸡同鸭讲,怎么都说不到一块去。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在讨论的时候,分不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一、事实和观点的区别

  • 事实——能被证明真假的陈述
  • 观点——是在说一种信念、感觉、看法,无法证明真假。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拿出一支冰淇淋,一个人说:冰淇淋好吃。
另一个说:冰淇淋是奶制品。

“冰淇淋好吃”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有人觉得好吃,也许有人就觉得很难吃。
很明显,第一个人说的是一个观点,第二个人说的是一个事实。

二、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观点

因为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批判性思维——对外来的信息不能照单全收,而是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敢于提出质疑。

三、如何对从小培养这种思考分析能力

美国的幼教和中小学,一般把它分解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上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
  • 老师会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小朋友们做简单的区分练习。
    比如:一句话说: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另一句说:苏斯博士是我最喜欢的作家。
    哪句是事实?哪句是观点?
    显然第一句是事实,第二句是观点。
  • 老师也会用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故事来举例,让他们分辨故事里,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比如《三只小猪》的故事里,“大灰狼是坏蛋!”,从小我们就觉得这就是个事实啊,没什么可质疑的嘛。
    但其实呢,好好想想,这只是一个被重复了好多好多遍的观点呀,它不是个事实。
  • 除此之外啊,老师还会通过一些特定的用词引导小朋友去判断一段陈述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
    比如说,有很多形容词的句子,多半是一个观点性的陈述。而数字、统计、科学、历史、非虚构……
    这些词和概念往往会和事实关系比较大。
第二个阶段,是小学的中高年级时期
  • 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进一步分辨事实和观点,而且要学会用事实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 在这个阶段,要教孩子特别留意那些个带有意见倾向性和概括总结性的词儿,
    比如说:我想、我相信、我总是、我感觉、我从不之类的,有这些词儿的句子,很可能是一个观点。
  • 在这个阶段,也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劝说性写作”,什么叫劝说性写作?
    有点像咱们的“议论文”,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学会用事实去支撑他们的观点。
  • 格式一般是先说:“我的观点是什么什么什么”,然后说明原因和论据。
第三个阶段是初中时期
  • 老师会告诉孩子们即使是事实陈述,也会夹杂观点和偏见。
    报道同一个事件,如果讲述方式不一样,或者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对读者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 有一个学校的老师,让学生做了个练习,随便找了某天的《纽约时报》,问学生:
    “你怎么确定这篇文章是事实,还是观点?”
    “新闻和新闻分析到底有什么区别?”
    “有哪些文章把事实和观点混一块儿了?”
    “你觉得区分事实和观点容易么?”
    学生们后来就发现,把什么文章放在什么位置,是很有讲究的。
    而一篇文章里,事实的成分和观点的成分好多时候非常难区分。
第四个阶段是高中时期
  • 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会更高。
  • 学生得学会从新闻报道、博客文章等媒体的信息中去辨别那些伪装成事实的观点,分析作者可能的动机。
    这也能让学生们明白真实的世界是真假难辨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
  • 比如,美国大选的时候,美国的中学老师会让学生做这样一个练习:
    请仔细分析那几位总统候选人说的话,看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结合一些研究,判断这些人的可信度。
  • 到了这个阶段,有些悟性高的学生已经能够结合政客们嘴里出现的事实,观点比例,
    彼此之间的支持关系,来判断他们是不是靠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 | 区分事实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