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最重要是好看!

作为一部贺岁片,《红海行动》是合格的。笔者过年期间在武汉观看的这部电影,各大院线在排片率非常高的情况下,除了最晚场以外,仍然是场场爆满。一部贺岁电影表现如此,可以说对得起方方面面了。这在国产电影中,现今也是不多见了。然而,此后在网上,关于这部片子的褒贬却吵作一团。贬方认为这部片子纯属“意淫”,是灌输式的鸡血爱国电影。其实,我倒是觉得,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实无必要做此种泛政治化的解读。像我这样的老百姓,花钱花时间去看电影,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娱乐,既没打算去受教育,也没打算去批判谁。郭德纲老师说得好:相声首先要搞笑,相声如果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以此理推之,电影的衡量标准就简单了,就两个字:好看!不好看的电影,什么宣传教育都提不上。

按照好看的标准,《红海行动》是一部上乘之作。他的故事分成了三条主线推进:撤侨、解救人质、破获恐怖组织核废料交易,而三条线之间互相嵌套,迭次推进。这是好莱坞大片式的多主线套路,看起来高潮迭起,符合战争片的风格。细推这三条线索,其中很多元素和场面都似曾相识:撤侨行动中,城市巷战的场景有《黑鹰坠落》的影子;人质解救行动中,狙击桥段让人联想到《兵临城下》和《美国狙击手》,而恐怖分子的迫击炮齐射可以在《班加西》中找到类似场景;破获核废料交易中的沙尘暴坦克大战,让人想起《碟中谍》与《狂怒》。我这么说没有贬义,不是指责抄袭,相反,我认为能借鉴别人的优点,无缝本地化,同剧本故事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便是高手!这反而凸显了林超贤导演的深厚功底。

说不通的爆炸逻辑

这部电影没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只是其中一个小细节值得商榷。笔者写这篇文章,也并非为了抓住这个细节来说事,而是有感于类似的情节和桥段在很多电影中出现过,所以拿出来说一说,大家当成故事看即可,不必认真!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海清饰演的法国籍华裔女记者夏楠,和一个法国籍香港上司进行了一通粤语+普通话+英语但就是没有法语的争吵,主要是争论是否要对恐怖组织的核废料交易加以追踪报道的问题。上司出于安全考虑要叫停这个报道,而女记者争论无果,决定自行前往调查。她下楼出门向自己的车走去。这时她的手链突然掉落,她回身捡手链时,车子轰然爆炸......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2张图片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3张图片

突然掉落的手链救了女记者一命,因为手链是前夫的遗物,她不禁感念冥冥中爱人的佑护。当然我们也替她高兴。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个桥段在逻辑上是有硬伤的!其硬伤在于,这个炸弹爆炸的技术逻辑说不通!无论这个炸弹是主动还是被动引爆,都几乎没有可能在她进入车内前一秒爆炸,让她躲过一劫。如果是主动引爆,主控者大可等她进入车内再启爆,而如果是被动引爆,装置也会设置成等目标进入绝对杀伤范围再启动。像这种信步走过去,还能全身而退的例子,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炸是一样的炸,起爆方式上见高低。

这些年来,法国的安全形势逐渐恶化,来自移民和本土的恐怖分子层出不穷,发动了一系列的恐袭。在越来越多的恐袭报道中,我们看到“IED -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也就是“简易爆炸装置”被不断提及。所谓“简易”是和军用制式爆炸物相对应的。在影片中法国的这次爆炸,明显是一次IED袭击。要知道,在法国搞到军用炸弹可没那么容易。既然是IED,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么实现爆炸的。

不管是什么炸弹,无非要有三个元素组成:炸药(没它炸不响)、包装(使松散的炸药处于集结状态,没它无法形成爆炸)、起爆装置(靠它引爆炸药)。炸药和包装物都好说,无非是恐怖分子搞到一些军用或者民用炸药,装在某种外包装物里面。而所谓炸是一样的炸,起爆方式上见高低。恐怖分子对目标进行袭击,在设置炸弹和拆弹上同警方斗法,主要就集中在起爆装置上!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4张图片
(一个基本款IED)

追溯IED的历史,确实是由来已久。1911年的辛亥革命首义,某种意义上说就是IED推动的结果。当时的革命党人,共进社的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英租界制造起义用的炸弹时,不慎爆炸,被官府发觉。清军闭城搜杀革命党人,于是新军工程营被迫提前发动起义,最终导致了大清王朝的覆灭。而当时的简易炸弹无非是导火索引爆,然后投掷攻击敌人的原始手法。IED首次大规模出现在战争中要算是二战中的苏德战场。在1943年到1944年期间,白俄罗斯人利用延迟引信和遥控引爆的方式,炸毁了德军上千辆火车。从起爆手法来说,定时/延时引信启爆比较普通的导火索已然进步了很多。

比起制式炸弹,IED威力小,结构脆弱,运输使用都困难,但是胜在伪装性强,材料便宜,防不胜防,是不对称战争和武装对抗中,弱势一方的不二选择。IED的第二次大发展,就是在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中取得进步的。在越战中,越军大量利用美军发射的哑弹和简易材料制造IED诡雷。其结果就是,美军在越南30%左右的伤亡都是IED造成的。而IED对引爆手段经过战争的考验,极大丰富并成熟了起来。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5张图片
(越共游击队埋设反步兵诡雷)

另一场不对称的武装冲突,则实现了IED的技术飞跃,IED的技术形态基本就此定型。这就是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军之间的冲突。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期间,英国政府和北爱尔兰独立运动的武装组织:“爱尔兰共和军”之间的冲突达到了高峰。由于与英军战力悬殊,爱尔兰人大量使用IED作为对抗手段。而爱尔兰人教育水平高,本来在科技上就是熟手,一旦把智慧运用到制弹上,特别是应用在北爱大量的城市巷战中,英军算是倒了大霉!在爱尔兰共和军的努力下,IED的启爆方法从原有的明火类、机械类,逐渐发展到化学类和电气类,共发明了90多种起爆方式!他们利用电雷管和电子元件发明了大量的被动诡雷引爆开关。比如水银倾斜开关,利用水银的导电性,在爆炸装置被外力触动倾斜时,水银会流动连通电雷管的电极两端,从而形成回路,引爆雷管,进而引爆主装药,达到爆破效果。还有利用微动开关之类的灵敏电子零件制作的“忌动装置”,实现了轻微触碰即可形成回路爆炸的目的。最高级的是气压开关,装置中有一个气球,放置于飞机上,随着高度升高,气压逐渐减小,气球逐渐膨胀,触及微动开关,形成电回路。这个装置虽然后来被破获了,没有造成损害,但是也让英国人惊出一身冷汗!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6张图片
(共和军的制弹技术都出书了,算是扬名立万)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7张图片
(彪悍的共和军女战士)

除了被动装置,共和军还大量使用遥控和线控引爆的主动爆炸装置。做到更精确,更有针对性的袭击。袭击者可以躲在暗处观察目标的位置,在确定其进入杀伤范围内再启爆,几乎是百发百中!即便后期英军发明了信号干扰器来阻断遥控信号,也难不倒共和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共和军随即发明了无线脉冲密电码发射器来绕过干扰,照炸不误!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8张图片
( 《红海行动》中,狙击手果断判明并击毙了一名试图遥控引爆自杀车辆的恐怖分子,阻止了对方一次大火力攻击 )

至今,IED的技术手段也基本上沿用了这些手段。现代的恐怖分子在制弹技术上都要认爱尔兰共和军作鼻祖!凭借着这般高超的技术手段,共和军从70年代开始,将主战场逐渐转移到了英国本土!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疯狂炸弹袭击。今天的伦敦虽然恐袭频发,但是伦敦市民,尤其是上年纪的,应该是见怪不怪了。因为和70到90年代共和军的疯狂袭击相比,今天这点小动静还真不算啥。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9张图片
(感受一下1992年的数字,高峰值:全年38起爆炸恐袭)

在如此高密度袭击之下,强大的英国也只能坐下来谈判,最终开启了北爱和平进程。

恐怖的杀伤力

在全球对爆炸物管制日益加强的今天,炸药没那么好搞,IED的装药量不可能像从前那么任性。于是为了增加杀伤力,恐怖分子会在IED中加装大量的破片(又叫掺杂物)以增加杀伤效果。《红海行动》中,被迫充当自杀人肉炸弹去撞击政府军的老头,脖子上绑的水管炸弹中,就被填充了大量的钢珠!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10张图片
(绑在自杀袭击者脖子上的水管炸弹里面填满了钢珠)

一旦爆炸,这些钢珠在炸药冲击波下形成的高速抛射破片,将对周边人群形成极大杀伤!而且加装破片之后,炸弹的杀伤手段除了原有的爆炸冲击波伤害以外,还增加了破片飞溅杀伤,其杀伤半径也将远大于冲击波。

成本低、防范难、效果大

制作IED的成本很低,零部件几乎都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充当,大不了再去电工电料商店买几个电子元器件。而一旦制成炸弹,军警却需要高精度的拆弹设备来拆解。比如影片中中国特种兵需要使用便携X光成像和内窥镜式的侦测设备去看清IED的内部构造。这些都是价格高昂的精密设备,除此之外,真正拆弹中,还需要清场、警戒,布置沙袋掩体、拆弹机器人、拆弹专家防护服等大量设备和人力。巨大的成本差异让恐怖分子得以用极小成本消耗极大的政府资源,IED也就成为了他们手中的利器。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11张图片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12张图片
(电影中的炫酷探测器价格高昂)

而IED本身不是由军品制式材料制成,因而易于隐蔽,可以较容易地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而难以察觉。新型IED很多采用塑性炸药和非金属包装,金属探测器都难以发觉。而一旦爆炸成功实施,对现代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力极大,损失难以估量。两年前,作为以旅游业立国的泰国,其首都曼谷市中心游人如织的四面佛遭遇IED爆炸袭击,造成多人伤亡。而泰国的旅游业也遭受重创。恐怖分子小小的几枚炸弹,即可造成一个该国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也难怪IED成了恐怖分子的最爱!

总有一款适合你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影片中女记者夏楠在爆炸现场的遭遇:她毫无警觉地走向自己的车,掉手链,捡手链,IED爆炸,她恰好躲过爆炸。这可能吗?不得不说,这在现实中几乎是没可能发生的事。我们已经知道,启爆的方式无非就是主动被动再加上定时/延时这几种方式。别忘了对头可是能搞到核原料的国际恐怖组织,在非洲所谓的“伊维亚共和国”的战斗中,该组织可以动辄出动数百人的部队,携带大量轻武器甚至坦克进行战斗。所以如此庞大严密的组织,对付区区一个软目标女记者,是不会犯低级错误的。如果是主动引爆,对方在远处监视夏楠,然后非要等她回头去捡东西的一刻按下开关启爆炸弹?这不合逻辑。而如果IED是被动引爆的,针对车辆来说,压发、拉发、松发、忌动装置,甚至更高级的运动感应,都是很适合的手段。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女主走到车内或者车旁边的绝对杀伤位置,才会触发或者感应启动。至于延时/定时装置就更不可能了。这样的装置要求事先预设启爆时间。对方不可能知道夏楠什么时间从办公室出来,什么时间上车,什么时间段会停留在车内。难道这么重要的事情要靠猜的吗?


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_第13张图片

当然,笔者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不是非要花一天时间写文来吹毛求疵抬杠挑刺的。只是有感于《红海行动》和很多其他电影中大量出现的类似桥段,分析一下其背后的逻辑不合理性。现实中,对于夏楠所处的场景,那么多启爆方式,总有一款适合她,更不要说还可以放置破片增强杀伤力。所以,无论她掉多少次手链,恐怕都难以幸免!(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枯树电影(二):《红海行动》~IED,总有一款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