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世卫组织记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为什么发达国家‘沦陷’如此之快?”
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不妨回看近两个多月来欧美国家的应对,读者自己可以进一步思索其中得失。
后知后觉
当前欧洲的疫情蔓延愈演愈烈,让人痛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卫生部门的数据,截至3月16日,意大利累计确诊27980例,死亡2158例,西班牙累计确诊9191例,死亡342例,法国、德国累计确诊都在6000例以上,瑞士、英国、荷兰、挪威、瑞典、比利时确诊都在1000例以上。美国确诊4102例。
解读这份数据,有两点要说明。
一是,欧洲国家人口基数小,人口多的几千万人,少的几百万人,甚至更少,感染比例高。比如,欧洲确诊病例最多的意大利人口约6000万,同湖北省人口差不多。而比利时人口只大约1100万,远不如中国多数省份人口多。
二是,许多国家面临核酸试剂短缺,做不到全面排查。比如,比利时国家病毒中心试剂不足,只能优先满足评估风险最高的人进行检测。瑞典甚至不再统计感染人数。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也承认,部分被认为死于流感的人实际上是死于新冠肺炎。很多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得不到检查,意味着实际感染人数很可能大于公布的数字。
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所有国家全力防范。欧美作为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领先,且前面有世卫组织的“预防针”,但现在疫情发展到这一步,显然是没有做好准备。比利时荷语区鲁汶大学微生物、免疫和器官移植学院院长马克·范·兰斯特领导的实验室负责为比利时进行新冠肺炎筛查,他说,实验室准备的试剂本来预计可以使用半年,结果一周左右时间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其他欧洲国家情况类似,美国试剂也不能满足需求。
就欧美国家应对疫情时为何如此仓促,纽约时报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国为西方赢得时间,西方却浪费了它》被中国媒体广泛引用。作者Ian Johnson过去多篇文章表现的对华并不友好,但他在这篇写道:“值得承认的是,并非中国所有的失败都是其政治体制独有的”(看,还是不友好),他接着说:“中国的一些政策是出于对公共利益的认真考虑,并在一个能力极强的行政部门得到执行。”
“……(西方)对先是在中国、后来在亚洲其他地区的疫情发展无动于衷,似乎这一切都不关他们的事。有些政府因缺乏政治意愿而犹豫不决。有些则似乎又成为中国是永远的‘异己’这个观念的牺牲品,认为中国的经验不可能与我们有关,更不可能提供任何教训——除了反面教训。”
《纽约时报》的文章分为几类。这篇署名文章属于“观点”类的读者来稿,虽说读者来稿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就是报纸自身立场,但一向有偏见的纽约时报能刊出这些文章也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解读。
政治决断
谈到中国的抗击疫情行动时,谭德塞讲到这样一段话:
“我惊讶于习近平主席对疫情的了解。我们一直都呼吁政治承诺、领导作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领导作用,你不赞赏这种真正的领导作用吗?”
在世卫组织看来,领导力是非常关键的。就像谭德塞在多个场合指出的那样,新冠肺炎疫情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应对新冠肺炎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情,应该综合施测,需要“全政府应对、全社会动员”。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显然,选举政治下的欧美国家,稀缺的就是“全政府应对、全社会动员”。总是有反对党,总是有人唱反调,甚至出现政治极化、否决政治。出台任何一个政策都不会轻松,在疫情看起来不太严重的情况下要实施强有力的防控行动,难度不小。决策者要瞻前顾后,计算成本,稍有不慎就会落下把柄,下次大选时被人盯着没完没了的说道。
事实上,在意大利北部“封城”前,米兰市市长还在批评“夸大”疫情的观点,欢迎人们到米兰旅游。
各个国家情况不一,但是各有各的难题。美国今年是大选年,民主党的初选搞得火热,特朗普也不希望疫情影响经济。比利时自去年5月议会选举以来,各政党就建立联合政府达不成一致,当前的政府为维尔梅斯领导的“看守内阁”。3月17日,国王菲利普任命维尔梅斯组建“战疫”内阁。而在3月12日,比利时3个大区就是否停课等进行了激烈争论,最终才做出停课决定。
所以,在欧美,若想威胁到来之前做出大胆决策,颇需政治勇气和担当。考虑到有的决策程序缓慢,有的实施联邦制,有的中央和地方由不同的政党执掌,欧美国家很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很难在事态不紧急时作出关键决策。
有的政客非但没有勇气担当,还到处“甩锅”。特朗普在推特就公然将新冠病毒称作“中国病毒”,与世卫组织“非污名化”命名病毒的初衷完全相悖,惹来众怒。多位学者和外交官评论称“如果种族主义能够治疗新冠肺炎,特朗普政府早就战胜这场危机了”“称之为‘中国病毒’,特朗普不能假装他战胜了疫情,又回到了仇外和寻找替罪羊的老路”。
抵抗决心
缺乏政治决断,抵抗决心就不足。
作为全球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发达国家,瑞典宣布,将不再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瑞士也宣布,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核酸检测。两国卫生部门都宣称,决定基于本国医疗资源和“科学”判断,主要目的是集中医疗资源,照顾最需要帮助的人。
从媒体反馈看,这类措施也有一些支持者,但是同世卫组织的建议有不小偏差。3月16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可控的,应该对所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检测,并隔离感染者。抗击疫情大流行,不能蒙上自己的眼睛。应该识别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例,跟踪所有密切接触者,对可疑病例进行检测,对确诊患者隔离治疗,打破传播链条。
欧洲媒体广泛报道的所谓“群体免疫”争议,凸显了一些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轻佻。虽然之后英国、德国政府都澄清,“群体免疫”只是一种科学理念,不是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想法被欧洲很多人批评是“冷血”。
再看各国具体的防控举动,问题不少。
除了后知后觉、行动迟缓,“心大”,还有不少其他因素。比如,2月底是欧洲多个国家的春假时间,学生很多都出去旅行,为本来就已经蔓延的疫情推波助澜。
比如,在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欧洲多个国家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前后举行了大规模集会、游行。西班牙社会平等部部长蒙特罗参加了游行,之后被确诊感染,此时她已经同多名内阁部长接触。
比如,随着疫情蔓延,各国都采取了限制集会人数等措施。德国此前禁止千人以上人数聚集,有多个团体申请举办999人参加的活动。比利时自3月13日晚关闭餐馆、酒吧、咖啡馆等设施,从社交媒体传出的照片显示,诸多酒吧当晚举行“末日狂欢”活动,疫情扩散风险不言而喻。
再如,欧洲隐私保护并不会让位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也给疫情防控带来障碍。比利时数千个确诊病例都没有公布感染者的确切位置和行踪。“政治学家”网站报道称,欧盟卫生高级官员已经要求收集更多信息,服务疫情防控,这对《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一个挑战。
疫情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既照见了疫情应对背后的中西制度,也通过欧美的窘态进一步看清楚我们自己,最近西方有识之士对我们的制度赞扬声不少,也是因为作了一些对比。
就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新闻推送显示,欧盟、法国、美国等都在加大防控力度,限制人员流动,希望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来源:who知道
文:小欧
我们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腾讯公益发起“战疫天使守护计划”。点击下图,可以为一线医护人员献上一份爱心。
扫二维码:加环环微信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31448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