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1 17:57

连着几日流连于《山海经》、《棋经十三篇》、《酒经》……好吧,古书真不是我读的通的,便想看点通俗语录,不想翻开的恰是前辈读书指导和好书推荐,推荐的恰是我不曾窥探或是读不懂的……

《吕氏春秋》早已让我纠结,再翻翻《战国策》、《世说新语》我确定我会晕书。偏又瞅到前几日刚重读过的《矛盾精选集》,就真真败下阵来,我承认我是如何看不出动荡社会中人心惶惶后隐藏着的更深刻的东西,真不知当初怎会用人生第一笔自己赚的钱买那不适合我的书,我这般怕是在那个年代都要辜负鲁迅、朱自清激昂的号召了,哈哈。

细究之下,觉作者以为的好书,总要有“半本《论语》安天下”的本事,总要“将书读熟领会后,就能行走江湖,闯些浮名”。如此看来,倒是我看书的目的有些纯了:没有家学和幼功看不懂《大学》,没有经历情感波折品不得《诗经》,没有见识国破谈不起《幻灭》。我停留的层次只能是浅显,只是想在闲余之际看些东西消遣。

但也开始相信,所谓好书又何必非得暗藏人世沉浮,非得教人宦海捞金,非得授人生存之道。开始相信,所谓读书,只要觅到“懂得”便好:人生在世,遇到爱情,遇到幸福,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懂得此刻煽情为哪人,懂得此番落泪为哪事,懂得此生执拗为哪情……读一本“懂得”自己的书,岂不更好?不必辩论“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国风》到底是“好色而淫,悱怨而伤”还是不淫不伤;不必辩论金字塔原则始出老聃或是Minto。

“你们要进宅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早已这般告诫过,那我这个不研究学术问题,不奢求读书致富的大多数就活该找不到“宅门”了,暂且看着世俗中痴男怨女的爱恨纠缠,不打扰高深的古书了。

放自己一条生路,还古书一片宁静,不在无知的年龄扰古书安静,就把内涵先珍藏。

—— 找个借口不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5-08-01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