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都是因为妈妈在?

闺蜜吐槽,她被全家嫌弃了,因为但凡她在家,孩子就作妖。

妈妈不在,自己吃饭香喷喷,玩玩具安静又乖巧,说起话来清脆又响亮,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宝宝。

妈妈在?一碗饭吃出灾难片,所过之处一片狼籍,还总爱黏在妈妈怀里哼哼唧唧装大尾巴狼,是个花见了都要败的小恶魔没错了。

对付不了小恶魔,家人把怨气全撒向妈妈:“你还是晚点回家吧,你不在孩子可听话了。”

同一个宝宝,天使和魔鬼的距离,中间只隔着“妈妈在不在”。

但,“妈妈在孩子就不乖”,并不是常人以为的妈妈的育儿方式出了问题,相反,其实是,孩子和妈妈的亲子关系健康又亲密。

孩子把妈妈当成最信任的人,才敢在妈妈面前表现出最不好的一面。

当然,孩子不乖的现象背后,本质里隐藏的,都是孩子对妈妈的需求。

孩子不乖,是因为无条件信任妈妈!

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其实是孩子安全感充足的一种表现。

他相信妈妈是无条件爱他的,所以敢把自己的所有情绪,释放得肆无忌惮。

有一回,我带儿子出去玩,准备回家时,熊娃作妖了。

那边约好的车马上要到,这边精力旺盛的熊娃死活不走。

一番软硬兼施,熊娃油盐不进,我吓唬他:“那你自己留在这吧,妈妈走了。”

熊娃很淡定:“哼,妈妈才不会丢下我呢,我还没玩够呢,你应该提前和我说回家的时间。”

一个四岁的小屁孩,不听话,还敢和妈妈讲条件?

虽然气孩子“无理取闹”,但冷静之后,想想孩子对我的无条件信任,还是很感动的。

从小,我就是特别乖的孩子,我不敢不乖,因为我打心眼里害怕父母生气会不要我。

庆幸的是,儿子没有这种恐惧,他的安全感足足的。

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说:

“妈妈在,孩子就不乖,其实恰好说明了孩子对妈妈的亲密依恋。在妈妈面前,孩子感受到理解,保护和爱,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

他知道,无论怎么闹,妈妈对他的爱永远都不会变,如果遇到麻烦,妈妈就会帮忙解决,如果哭得凄惨,妈妈也会疼惜。”

对于这样“不乖”的孩子,妈妈其实应该为孩子的“勇于表现自我”感到骄傲。

同时给予足够的尊重。保护好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允许他表达出所有想法和情绪,也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在爱和尊重里自由长大的孩子,能更快成长为一个独立而又能量充沛的人。

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有时候是孩子在索求关注。

虽然孩子小,但能清楚得觉察到父母细微的情绪变化,孩子不善于语言沟通,于是“作”变成他向父母表达情绪的方式。

知乎上曾有问题:

“小时候你爸妈的什么举动,让你觉得自己不被爱?”

其中一个回答让人很心疼:

“小时候我妈特别忙,每次她回来,我总爱粘着她,总想让她抱我,或者依偎在她身边,她总是会很不耐烦的推开我,叫我‘一边去’。

我如今都奔三了,依然忘不了这事。我妈觉得委屈,觉得我跟她不亲,我也很无奈,小时候没得到过好脸色,被妈妈推开的阴影太重。”

孩子在妈妈面前不乖,其实是在发出求救信号,期待获得父母的回应与关注。

日积月累,当失望攒够了,孩子对父母的爱也就消散。

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有时候是孩子不清楚自己要遵守的界限在哪里。

试探妈妈可以接受的底线,试图获得更多的自由。

对于这样“不乖”的孩子,妈妈更重要的事情在于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感。

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无条件包容他的情绪,不管他是什么样子,都是父母最爱的孩子;

同时,让孩子理解,孩子尊重父母界限的重要性,世界是有规则的,家庭是有边界的。

有些无理取闹绝对不被允许,比如争抢别人的玩具;有些危险绝对不能碰触,比如过马路遇到红灯必须停。

从小懂得界限的孩子,更懂得尊重规则的重要性。

不但能从小建立规则意识,成人后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早教专家林怡说:

“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小漩涡,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却暗流涌动,积蓄的都是成长的力量。”

孩子不乖,是父母最容易暴躁的时候。

却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也是孩子跨过去就是大成长的时刻。

“妈妈在孩子就不乖”,其实也是孩子以他能掌握的方式,试图和父母良性沟通的办法。

妈妈从来不是孩子不乖的理由,而是亲子关系依恋的源头。

孩子不乖,更不该只是妈妈和宝贝的事,也应该是爸爸和妈妈共同承担的育儿责任。

马克吐温曾有名言: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被了解和被爱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就像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做:因为妈妈爱,所以敢不乖。

而对于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叫做:接纳孩子的“不乖”,但我仍给你最恰当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不乖都是因为妈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