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能否战胜文化差异

文:Wei德语

失败的跨国恋情中,“文化差异”成了最无懈可击的借口。开始人们都会相信,爱情的力量在于使人更加宽容。因为足够爱一个人,所以愿意试着理解,体谅,适应对方,尝试与差异共存。

所谓的文化差异 (Kulturunterschied),是一些不能理解又不能改变的东西,是一种无法通过沟通或忍让就能被解决的问题。文化是一种底层代码,它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两性关系中的文化差异,受成长环境,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不仅仅存在于跨国婚恋中,只不过在这样的案例里尤为突出而已。

在德国时我曾认识一对夫妻,两人都不会说对方的母语,平时只用英语交流。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事物,而都不知道相应的英语名称的时候,就会用一个万能词“whatever”来代替。我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种生活。我以为,语言有着巨大的能量,语言交流是人类沟通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文化差异。

然并卵。

不久前与老友叙旧,他是一枚优秀的德国男青年,多年前怀着对东方文化和东方美人的热爱来到中国。老老实实谈恋爱,踏踏实实过日子。然而,多年后却仍旧形孤影只。

他说,二十几岁时遇到的姑娘,美艳傲娇。只是除了买买买,啪啪啪,指使着男人用金钱和身体鞍前马后为她服务,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交流。

三十岁以后,他遇到了几个知性又独立的女人。可这看似成熟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交往后的第二个月,他被像猴子一样拉着到处见家长,给各种七大姑八大姨观赏。他问她吃什么,她说听你的。他问她想去哪里玩,她说你想去的地方我都想去。他能感受到她因为害怕失去而努力迎合,但这样的关系,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对话的可能。这样的关系,不平等。

他说:“我想要一个伴侣,不是一个女儿。”她却不解,哭着说:“你究竟让我怎么样?我哪里做得不好,你告诉我,我一定改。只是我们已经在一起一段时间了,我的家人朋友都知道了。不是我要逼婚,但我最起码要看到,你我是有未来的。”

听到这里,我只能同情地苦笑。

因为我理解双方在自己立场的坚持与无奈,同时也忽然明白,在这样的差异面前,无论多么精确的语言描述也换不来对方的宽容。

这才是文化差异最真实的样子。

1.鸡同鸭讲,交流不同频:

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中庸之道”“上善若水”,都在告诉我们说,不要针锋相对,而要滴水石穿,以柔克刚。然而,柔并不等同于弱,柔是一种婉转而有力艺术。

当我们发表反对意见时,不必使用半个否定的字眼,但话语间已然表达了明确的观点(“蓝色的桌布好不好看?”“很好看啊,但是好像蓝色放在餐厅会降低食欲哦,你看,暖色系也不错嘛!”)。

德国的主流文化被称作Streitkultur (争吵文化)。在学术会议上,常常看到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我曾经见过有一名学者对另一个人说:“如果您继续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您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科研成就。”但会议结束后他们依然可以一起喝下午茶,有说有笑,丝毫不“记仇”。因为科学只有在不停的质疑与被质疑,否定与被否定,推翻与被推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展。Kritik(批判)是德国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只有不断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才能更加接近真理。

所以,拒绝就是拒绝,赞同就是赞同。就事论事,公私分明,所有的观点都可以直言不讳。在这个争分夺秒的世界里,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婉转迂回的“礼数”。

2. 三观:

启蒙运动(Aufklaerung)赋予了“个人 (Individuum)”极大的意义。对自我的认知,对个性的追求,构成了大部分欧洲人的核心价值观。

对于以故事女主角为代表的广大单身女青年来说,相亲,恋爱,结婚,为的是一个“未来”。除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之外,她们还想要舒适的生活,家人的祝福,外界的认可……只是很多时候,因为想要的太多,顾虑的太多,而忘记了先后次序,忽略了核心问题。

对于男主角来说,一个人的魅力更多体现在目标明确,有主见,敢于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他想要的是一个精神独立,与他平起平坐的伴侣,而不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刻意地曲意逢迎。两个人在一起首先要逐渐了解,欣赏对方,在此基础上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对“未来”的定义。

原来,爱情真的不能排除万难。文化差异仿佛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无法做到完全地感同身受。

然而,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Weil ich dich verstehe, bin ich tolerant)。理解越多,宽容越多 (Je mehr Verständnis,desto mehr Toleranz), 反之亦然。我相信,所有幸福的亲密关系终将建立在理解的同情,同情的理解之上,要达到这种境界,仅靠多巴胺是远远不够的。

爱情是一场合二为一的修行。Liebe ist eine lebenslange Praxis, in der zwei Haelften eine Einheit bilden.

本文为Wei德语原创内容,首发于Wei德语微信公众平台 (ID:weideutsch)。如需转载至其他平台,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合作!

关于德语学习,你所需要的一切:

回复

【语音】【语法】【听力】【口语】【绕口令】

【文学】【文化】【经验】【教育】【论文】【报告】

【动词】【介词】【时态】【四格】【小舌音】【虚拟式】

等关键词,查看相关内容!

关注 Wei德语微信公众账号:

weideutsch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情能否战胜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