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

          2014年2月14日晚,北京阴,央视“天气预报”说山东临沂15日为“雨夹雪”天气。

         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是我心中早已向往的文化聖地。我多么希望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去拜访他的故居,所以上了飞机之后,心中就暗暗祈祷,在临沂停留的三天中,企盼老天爷能够给我半天晴天,让我能拍好书圣故居的照片,就非常满足了。

       下图、我们乘坐的东方航空公司的空客A319飞机,20:00从首都机场正点起飞,说明临沂的雨夹雪天气并没有妨碍飞机的正常起降。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张图片

       下图、21:30分,在雨雪霏霏之中,我们的飞机安全降落在小小的临沂机场。这是临沂机场出口。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2张图片

       下图、行李大厅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3张图片

下图、出了机场大厅,来接机的临沂朋友早已等候在门口。这是在车内拍摄的临沂机场候机楼夜景,由于车窗玻璃外雪水的影响,只能看清红色霓虹灯装饰的“临沂”二字。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4张图片

   下图、这是三天以后拍摄的临沂机场候机楼照片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5张图片

下图、这是我们入住的沂景假日酒店外景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6张图片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7张图片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8张图片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9张图片

下图、第二天早晨醒来,看窗外仍然是雨夹雪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0张图片

       下图,远看横跨祊(beng)河的沂蒙大桥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1张图片

       下图、酒店西侧的大楼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2张图片

       下图、西望祊河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3张图片

       下图、北望祊河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4张图片

下图、在酒店的餐厅里,自助早餐很丰盛,还品尝了临沂地方名吃“糁”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5张图片

下图、一锅热气腾腾的“糁”,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喝一口,味道真是好极了!难怪临沂人喜欢喝。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6张图片

       下图、吃完早餐,来到酒店一层大厅。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7张图片

      下图、酒店一层大堂西墙上,是一幅雕刻在铜板上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手迹。

                  临沂虽然在下雪,但远没有达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程度,雪花落到地上就化成雪水了。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8张图片

       下图、2月17日一整天都有雨夹雪,这是临沂商会附近的街道。

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_第19张图片


                                         关于临沂名吃“糁”

        糁,在字典中注释的两种读音为:sǎn,shēn。但是在山东省鲁南地区的方言中念作:,而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是没有()这个读音的。

       糁,说白了就是一种“肉粥”,它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传统名吃。而“糁”这个字,据当地人说,也是这种肉粥的专用字。其主要原料是母鸡肉(或牛、羊肉)和麦米、面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熬制成的,其工艺精细复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对于患有胃寒等症状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改善肠胃功能的药膳,深受临沂人民的拥趸,成为当地人每天早上必吃的传统美食。

      “糁”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以下是来自百度的信息糁的起源

糁(sá)汤,又名“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地。而临沂糁则是由元大都(今北京)传来的。到了明朝,当地人将这种肉粥直呼为糁了。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也叫它“啥”汤。糁汤尤其以临沂、济宁、徐州、济南、枣庄等地为佳。

解放前,临沂城有8家糁铺,以黄家、刘家的鸡肉糁和陈玉山牛肉糁最负盛名。1946年,陈毅同志驻临沂时,曾是黄家糁铺的常客。目前,临沂市区糁铺已有数十家,上海、青岛等地开设了临沂糁馆。上海国际饭店和济南南郊宾馆分别聘请了临沂的制糁技师,使糁登上了大雅之堂。

                                      糁的故事

故事一:

“糁”的名字与乾隆皇帝有关。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过现在的郯城码头镇时,想品品当地的名吃,当地的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爷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东西,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糁)?”地方官员忙点头:“这是啥(糁),这是啥(糁)。”因此,天子的随口一问就成了它现在的名字—糁。

故事二:

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惟一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顿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全文完

       请看下集:临沂“王羲之故居”行

原题   (原创)山东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   2014-03-08 22:37:42  发表

2018.12.30    阅读(759)| 评论(23)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沂:书圣王羲之故里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