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 咚啦嘻扯 」Vol.4

George Nozuka  -  Such a fool

『 叮!


              只是无聊时的闲扯蛋
                带点正经,带点讽刺
        更多的是玩世不恭和假不正经
          懵懵懂懂中一天天混着日子


                                                            咚。』



    ——————    举  例    ——————


举例真的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通常为了把自己所理解的概念解释的更清楚,通常会选择一个尽量贴近对方生活的例子。

比如我们讲条件反射,就会讲狗和铃铛。讲边际效应,就会讲吃馒头吃饼。讲研磨,就会讲石头豆腐沙子乒乓足球。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

当然有的例子举的很好,但有的例子却不尽然。

比如吃馒头这事,这件例子已然在熟悉度上完全超越了原有概念,一来这个例子只是原有概念的极小一部分情况,二来这个例子耳熟能详,过于贴近生活。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性事件中收益下降,我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是边际效益带来的。而当我们有了一笔钱以后,我们可以选择上培训课,也可以选择购买理财产品,也可以选择去大吃大喝一顿,这个时候我们却极少会想到这也是一个可以和边际效益挂钩的实际模型。

最后,通常是例子是例子,概念是概念,最后得到,好像也只是这个老师好像很厉害。

「 叮” 咚啦嘻扯 」Vol.4_第1张图片
「 叮 咚 」

所以回归目的,让他人更加精准的理解概念,我们举例的时候要贴近生活,可以讲吃的,毕竟大家每天都在吃,可以举馒头,举包子,举虾,(有点饿)。但又不能太过贴近生活,可以举大郭家手工寿桃馒头,举花园茶楼扬州包子,可以举五七油田油焖大虾。

当然这真的是真的是极少数的情况才会出现这种例子和概念之间不完全的关系。

更多的时候通常都是我们的例子和说明问题的不一致、似是而非、张冠李戴。

私以为,如何举例子,举一个什么样的例子,可以很深刻的看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深度。

这其中,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不举例子。

我就不举例子了。


「 叮” 咚啦嘻扯 」Vol.4_第2张图片
「 叮 咚 」

当然有的例子的经典程度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甚至已经本身可以当做一个概念来讲。

最著名的莫过于蝴蝶效应,类似的还有温水煮青蛙,水煮鱼,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糖醋里脊,凉拌鸡丝……

不行,这次是真的不止一点饿了,我点个外卖先。


    =======  游戏人生,咚啦嘻扯  =======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叮” 咚啦嘻扯 」Vo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