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还记得,2000年开始的时候,有一部电视剧。剧名《妒忌》,那时候黄奕还不大知名。
我依稀记得,黄奕在剧中的男友是个家居设计师。男友为她在房间的天花板上彩绘了蓝色的天空和星辰,躺卧时就可以不用想象去看见星空。
剧中的第三者出现了,成了妒忌剧中黄奕的女人。因为一次误会,男友遇上了黄奕剧中的好友,那时还没有闺蜜这个词。
在面对更年轻漂亮的第三者,男友开始动摇了,出现了摇摆的迹象。也许时间的堆砌,有时抵不上一瞬间的心动,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移情别恋。
至于后面的剧情发展,我想不起来了,毕竟时隔了这么多年。有时候这种时空的交叠,会突然生出一种挫败感。任由思绪飞翔,却不能平稳落地。
坚贞不渝在很多人的想象里,一旦有另外的比较,就显得岌岌可危。顷刻间,就能崩溃曾共浴爱河的河堤。于是加固河堤成了补救手段,已经来不及了,河底的砂石已经将河床抬高了太多。
这种情况还能选择分手,在婚姻里就不能轻易结束婚姻了。
日本文学里有好多婚外情的题材,穿插在小说里。或者整本小说都是在讲婚外情,末了,不见批判。这种情况对于我们的道德审查是十分不利的,我们习惯于去先入为主的批判,去谴责。认为那是不道德的,不被理解的。
几年前,同事从我手上借阅了《挪威的森林》,那是我第一本村上春树的书。他归还时,表示太淫秽,充满着色情。我笑着对他解释,那些色情或者是情色,是存在的。但,那不是一本只有色情的小说,你应该看见那里面主人公的困惑与迷茫。
其实,我也有想过,那些色情的描写穿插有必要吗?反过来再想,那些青春的男女,该经历一些视作禁忌的事。回到现实里来,青春期的各种打破与执守都是值得期待的。
渡边淳一的作品《失乐园》,是一部关于婚外情的经典小说。一方面,日本人固有的传统,和违背伦理的矛盾相互交织而又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日本社会的包容性,能够存在这种现象的发生。
纵观故事的脉络,会发现不是带着猎奇的心理在窥探着什么。反倒是感觉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如果不去代入婚外情这个事实的话。实际上,我们的道德体系正在被撼动,太多不予置评的关于传统被改变。
如何使一个不爱看书的女人拾起书本,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其实,不必那样做,去造成一种看书的女人就有了气质的假象。
我看书,便要求我的女人也去爱好诗词歌赋。这对于她就是折磨,对于我也并非喜欢。
所以,请不要以为写作和看书是一种特别的气质。那和吃饭,上厕所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一个行为而已。不用试图改变人的特性,就如不用劝我放弃文字。
对于日本,不论是从小被灌输的意识形态,还是后来对日本科技与创造产生的钦佩,都激起了有关这个岛国的了解。从文学这一渠道了解的社会风情,文化特征,都帮助清晰了很多真相。
书中,完全没有一丝道德的羞耻感。不似我们所处社会的极力谴责,原来日本的婚外情有处于一种不被唾弃的地位。
说来奇怪,十几年前还在咬牙切齿的谩骂日本帝国主义,转眼便消失了那口口声声的幼稚。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生根发芽,好久才能连根拔起。
为何女人的心肠容易偏走妒忌的剑锋,去刺痛美丽妖娆的世界。清宫戏里的妃嫔争宠,好友之间容颜的较量,都走入了一个圈套。即使赢了,也失去了太多。
我想,我并非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不强势,也愿意遵循一种平和的相处方式,去对待需要关心的人。也不委屈求全,为难自己,勉强他人。
倘若一个女人年轻,有钱,那么定会被猜疑。这种不由自主的设想,构成了看客心理。社会环境总在影响着每个人,也促使每个人发生改变。年月的更迭,大多数不是见证城市和乡村的变迁,是更深远的人心的改变。
各种说法都存在,激发了集体的想象力,这算是革命的传统,保留了集体主义。而人的独立性正在慢慢排斥着集体主义这样一种有悖于自由的形式,去拥有个人主张。
常见街头巷尾的非议,出于一种妒忌心。在内心设置了防护,去攻击没有任何保护的被妒忌者。往往双方放弃了情面,争来一个虚荣。
不是所有比较都成了妒忌,也会有羡慕。
中学时,全年级成绩第一名的那个女孩,曾羡慕她在讲台上的合影。仅半米的水泥台,却觉得好高,我达不到的高度。后来,再也不羡慕她了,我们依然还是同学,也无从改变。
这些年社会的浮躁多了,一些观点似乎不再认为低俗。更加具备现实意义,能适用于生活。
比如,年轻女人,似乎只有通过男人才能攀上人人称羡的高度。应验了当下,在讲求现实的男男女女身上,也获得了认可。当身边女孩一个个奔向了富贵地,那么以前那个陪她穷开心的男孩也随记忆删除了。
好多的爱情故事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比如死心塌地的誓言。如果迫使她离开,他则永远不会继续与她有过多交集。至于是何种方式,那就是交易的筹码。
那么,爱情的存在价值还剩多少,只是为了信它的人留存一点。婚姻也只是维持爱情的其中一种形式,并不能保证继续存在。
她嫁了一个男人,不帅,但有钱。后嫁的人也要嫁一个有钱人,还要求长得帅。这就是差别,有别于其他人的审美和底线。
爱情,信它,就会美好。不信它,不过是两具肉体的相互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