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背后来了老社员

黄堡文化研究 第56期
作者:张建峰
编辑:秦陇华


庙背后来了老社员_第1张图片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个山呦,庙背后已不是昔日的庙背后。

2016年6月11日,星期六,我们一行9人,都是当年一起插队的同学,驱车来到分别了几十年的人生第一站——黑池源,庙背后村。来看一看,曾经和我们一起奋斗的父老乡亲,看一看我们曾经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几十年啦,由于工作的繁忙,虽然不是太远的距离,但共同回队看望却成了梦想。

辛苦拼搏几十载,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们,如今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退休了,于是回队就成了大家的共同愿望。终于,这一天来了,我们可以相约共行,实现愿望。

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村头,打前站的川冰已经和张队长的儿子保龙恭候多时了,几十年的分别丝毫不影响我们的这次见面,依然一见如故。比我们小几岁的保龙,激动的这个哥,那个姐,叫的好生亲切,我们心中顿生暖意。

看望了老队长,简单的寒暄之后,保龙便带我们来到了当年我们的居住地。站在高处眺望四方,这些年的发展,当年的景象已荡然无存,但心中的景象却仍历历在目。凭着记忆,来到我们当年的灶房,虽然灶房已不复存在,但那颗承载着记忆的大槐树却永远能指出它的位置。

由于居住地的整体迁移,大部分村民都在原来生产队的麦场那一层,顺公路东西方向盖起了房子。几位女同学还能回想起来吗?从我们的麦场到西头回村的那个路口,那是多广阔的一块地呀!

长栓两口子搬进了新居,我们的会姐也生活的很好;保才两口子也搬进了新居照看孙子,颐养天年;国营两口子很好;小梅姐也搬进了新居,生活康乐……

在原居住地,我们看望了会计大叔,女同学们还记得吗?老两口80多啦!依然和健谈,说起我们的名字,老人家不住的说,记得!记得!随后又去了长生家,杨长生,杨家老三,当年的拉麦组组长,为工作喊哑嗓子。说起当年他结婚的时候,两口子直埋怨知青们闹洞房闹的太厉害,打的太疼,大家都哈哈的笑了起来。

还见到了护林员老张,也就是健龙的父亲,老头也80多岁啦!身体依然硬朗。

午饭在保龙家进行,我们一行9人受到了保龙家人的盛情款待。我们品尝了一顿有食堂,但更有农家味的大餐,推杯换盏谈笑间,感触颇多,保龙,谢谢你!

午饭过后,我们前往大队探望。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原址已经破败不堪,但依然屹立,当年的小学校也已人去楼空,当年的生机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在新的大队部,我们偶遇大队书记及村主任,瞬间只觉二人中其中一人面熟,一问姓名才知是咱们村里中学的儿子有龙,他马上把我们介绍给他的同行者。这个七一年的大队干部握着我们的手说:“欢迎老社员回队里看看”!一句话说的我们心里暖暖的,这个书记真是杠杠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婉言谢绝了大队的招待,有龙代表大队向我们发出邀请,让我们更多的老社员来日都能回队里看看,我与有龙互留了微信,便于日后联系。

庙背后来了老社员_第2张图片
老社员再聚黑池塬

庙背后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太多的磨练。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才没有被难倒。我们为能成为庙背后一员而自豪,庙背后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

庙背后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这些经历是永远无法取代的。有过痛苦,有过欢乐,有过失望,有过追求……几十年过去了,在人生的这第一站,我们问心无愧,我们青春无悔!庙背后,我们爱你!

庙背后变了,而且是巨变,若不是村口竖起牌楼,你可能已经看不出是庙背后村,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你依然是我们深爱着的那个庙背后村,祝愿你越变越好!人民健康幸福!安乐吉祥!


庙背后来了老社员_第3张图片
作者近照

作者介绍:张建峰,男,祖藉河南省许昌市,1955年出生于铜川市。铜川矿务局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1974年插队于黄堡公社黑池塬大队第四生产小队。1977年招工于铜川市水泥厂,2008年退休至今。

你可能感兴趣的:(庙背后来了老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