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这里可不是台湾

问10个台湾人,可能有8个没去过兰屿。
如果没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拍摄的飞鱼故乡,绝大多数大陆人也许也不会知道兰屿这个台湾东部的一座离岛。
兰屿鲜有问津,原因之一就是相比其他离岛交通还不算便捷,不到20个机位的小飞机每天6班,除了为离岛居民余留几座,其他几乎被旅行社抢占,提前一两个月都不一定能订到;每天从台东和高雄分别只有两班船往返,航程2.5小时左右,每班限员300-400人。即使追溯到近代,兰屿也没怎么引起过关注,马关条约之后,兰屿随台湾岛一同被割让日本后,1897年,日本人对兰屿进行5天的勘测后,认为兰屿无开发价值,而将其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禁止外人移入,与外界隔绝。至台湾光复时,达悟族人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上世纪90年代,达悟族人激烈抗争放射性核废料运上岛,停运任何核废料至今。
在东清湾时,想到岸边的木平台上坐坐,开始没有注意到要脱鞋,而走上了两级台阶,坐在平台上的阿伯没有太好气的提醒我要脱鞋才能上来,并说“这里可不是台湾(本岛)”,言外之意到了兰屿就要照兰屿的规矩办事,我连忙脱鞋并道歉,心里倒暗暗喜欢这种强硬而坚持的个性。

差点被禁足的平台

在预订行程时,租车也遇到一点小波折,兰屿上两轮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就是烧油的机车,没有像绿岛、小琉球那样提供电瓶车,但兰屿之大,不开汽车或机车的话,哪里也没法去。而机车出租也严格遵照需有机车驾驶证才可以,对于会骑没照的我,在绿岛直接上机车,而在兰屿,当时打了好几通电话,先软磨硬泡民宿老板,确定能租给我机车再订的她家民宿。
这里的宗教信仰也不同于本岛的大多数,不信妈祖而信天主教,教堂设立在天然山洞里,一座十字架,一副圣像,就是天然犷朴的岩穴教堂。说起兰屿特别的东西,植物是成熟时橙红色远看像凤梨的林投,动物是海里的飞鱼、岛上自由的山羊和悠哉的山猪,人造物品就属画有各种鲜艳图腾的拼板船和男人们穿的丁字裤,去兰屿前我曾想为黑皮购一条手工丁字裤,询问价格居然要3000台币,而且不是哪家工艺品店都能买到的,想想还是算了。
达悟族人虽然带着有点抗拒外界的固执脾气守护自己的岛屿,但生活中的他们却很幽默淳朴。在兰屿的最后一个早晨,我们去吃飞鱼饭团早餐,早餐店就是个搭在坡上的木棚子,座位简陋但视野极好,吃着吃着远处海面升起一股细细的水龙卷,店老板就看时像说单口相声一样为我们解说起来:“这股水龙卷一看就是组团过来的……猜猜会卷些什么……登陆了,登陆了!一登陆就变自由行了……”我跟黑皮也是脑袋发热,看着水龙卷登陆后貌似消失,异想天开地按原计划去登陆方向所在的青青草原,结果到达几分钟就跟草原上的山羊一起遭遇阵雨,狼狈不堪,仓皇逃回民宿。
水龙卷来临前的青青草原

我猜测,也许在将来,兰屿还是会成为像绿岛那样比较成熟的旅行目的地,但相信达悟族人会用他们的固执尽可能让这一天来得迟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兰屿——这里可不是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