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留给昨天

尽管人世间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但也不愿留下太多的遗憾。真的有遗憾,也应留在昨天,而充实的过好每一个今天,并满怀希望的迎接明天。

去年的12月里,我就留下三个小遗憾:

12月1日,农历十月十四。在明亮的月亮照耀下,我晚锻炼走在湖边公园的健步栈道上,离家不远的一棵老树旁,我抬头看天空,美景出现了:蓝天上,扁圆的月亮很大,一缕从供热锅炉冒出的白烟,被亮化城市的灯光装上了色彩,这天正是冬天里少见的西南风,从飘逸的老树上的枝条看过去,烟在袅袅升腾,好一个彩云追月!


遗憾留给昨天_第1张图片
同事手机拍摄

如果当时拿起手机拍摄下来,献给大家的绝对比我同事拍的这张月色更美。遗憾的是我认为角度不理想,十五的月亮会更圆。结果第二天,风向转为北风,白烟转脸不追圆月亮了。

12月15日,在鹤城知名的鹤之汤温泉中泡洗完,已经是下午四点。大厅的西侧是敞亮的大块玻璃窗,往外望去,西边的落日是红彤彤的,周边是鹤乡那成片的干枯而茂密的芦苇,白雪、黄叶、红日映衬着,好看极了!只是担心窗户影响拍摄效果,我准备出外去拍摄。然而,汽车轮子速度再快,也没赶上落日。能给你们看的只有同事拍的这张了。


遗憾留给昨天_第2张图片
同事手机拍摄

事实上,我最大的遗憾是对待《论语》的后知后觉。学生时代“批林批孔”,对孔仲尼的言论知道的只言片语,而且妖魔化;2000年,从技术部门走到管理岗位,磨不过书商的纠缠,买下了《四书五经》。但上班工作忙而繁杂没能细读《论语》;从2014年开始,在家乡的贴吧中,坚持与吧友沟通着学习论语。希望他们吸取我的教训,对充满智慧的《论语》,早一天研究早得益,自我修养可以提高,工作方法更为灵活多样。尤其是30岁以下的人,他们看我的文字后点评,我特意回复点赞。吧友的点击量也不少,三年来一直坚持!

2017年7月末入,退休后有大块的时间做研究,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发到上与更多人探讨,弥补学习《论语》的遗憾。编辑很认真,告诉我文章应深入一些;而且,与不少谈论同话题的朋友互动,收获颇多。有位“背后国文”是某报特约作者,旅行家专栏作者,网文VIP作者。文字功底很扎实,但我对他文章提出意见时,他谦虚的讲“正是的,后来加的,我也觉得有点牵强,修订时会撤掉。”

遗憾的是在12月,读《论语》互动时发生误解。一位名为“歌笙月”的笔者,在心得中举了美国总统林肯路遇乞丐的例子。我问了一句:“为什么举了美国总统的例子?他懂论语?”结果她们反映强烈:“觉得你有些太狭义了。物理定律是不是全世界相通?杀人犯法是不是全世界相通?不要拘谨于论语本身,而是绕过形式看背后。”

分析这些话,我断定没到30岁。支持她的人更猛烈:的确,你猜对了,那么,在此我就反问你一下,你几岁?如果未成年,我能理解你与我们一样的辩证心情,但如果你以成年,那就更不应该与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计较,也许是我们教育与时代的差异造就了思想的不一,但我要强调,我们早已跨出思想的局限,我们不甘愿做人云亦云的脱线木偶,再劝告你,别人说的东西不一定对,而且,你离题了,好像把你原先的问题越扯越远!!!

不用讨论的方式对待不同意见,尽管我已到“耳顺”之年,也很无奈:“我们是两代人,有差异很正常。我没有和你们计较,我也在研究论语,感觉你们的一些说法真的值得商榷。”

两个美景未拍摄下来,留下的遗憾是别人没有与你共享,而美好仍留在自己心中;讨论话题一致,而不能很好沟通,留下遗憾,我心中有着愧疚。文章发表就是让人评头论足的,用好文字是不会产生误解的。在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迈进的时候,我希望人们“三十而立”则立,因为你们是孩子;“四十而不惑”要解惑,因为你们要教育孩子;“五十而知天命”应知命,因为你是老人的孩子,也是孩子们的老人啊!

2018年到来,遗憾应留在过去,未来可盼!美景仍可重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遗憾留给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