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在哪?患儿被扎5针 家长索赔5000

最近几天微信朋友圈被《患儿被扎了5针,家长索赔5000元》刷了屏。微信上一个护士让大家谈谈看法,我表示:我无语。

这篇文章后来被网易新闻转发、被人民日报微信转发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错在哪?患儿被扎5针 家长索赔5000_第1张图片
错在哪?患儿被扎5针 家长索赔5000_第2张图片
错在哪?患儿被扎5针 家长索赔5000_第3张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微信,由于医院领导的力挺,

病人家属最终没有要任何赔偿,还是留在了医院继续治疗。

说实话,同样的话题总是在同一个圈子里说来说去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左手摸右手的感觉,像是一种顾影自怜。

护士因静脉穿刺一针未成功而发生的纠纷,真是比比皆是。然而大众却很少去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今天我要跟大家谈谈“认知错误”的可怕,希望能引起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此的重视。

高管领导:护士是干啥吃的,凭什么一针扎不上?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刚刚提出“会诊”是应该有报酬的。因为很多年轻医生在晚上单独工作的时候,遇到疑难杂症需要主任来协同诊断。一个儿科护士长说,她也经常半夜三更的往医院跑,因为护士晚上扎不上针病人家属有意见。可是没想到,这理由竟然遭到了身为医务科科长的拒绝!她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她说:“护士是干啥吃的,一针扎不上?!”做为一个管理人员她认为,年轻的医生因为技术水平有限,临床经验不足,主任来会诊是天经地义的。但她却不能理解我们儿科护士在面对幼小的患儿时,因为经验不足、晚上灯光不好,患儿家属指责等种种逆境时,作为护士的那种孤立无援!

国家干部:护士就应该一针见血!

我妹妹怀孕7个月时早产生下小外甥,我一有时间总是去病房看望。当护士一针没有穿刺成功时,总是觉得难为情,赶紧换人。身为护士,感同身受,我总是给予安慰“孩子太小了,肯定不好扎,没有关系的。”

“瞧你说的是什么话啊!她一针扎不上让她上一边去。赶紧换人。”我爸爸生气的说。

我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我父亲作为一个副处级的国家干部,却有这样的认识……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觉得特别的难过。

很多时候,病人以及家属对护士的误解,是一种认知错误。他们觉得护士就应该一针见血的扎上点滴。

作为一个副主任护师,我也是在最近的几年静脉穿刺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敢说是达到了100%但是也可以说达到了99%以上。但是今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有两个病人都没有一针穿刺成功。

第一个病人是化疗病人。血管可想而知了。第一针没有穿刺成功,我说:“真的不好意思,让你遭罪了。”

“没事,我血管不好,我知道。”

第二针穿刺成功,她临走的时候说了谢谢。

第二个病人是个孩子,大约在10岁左右。她妈妈开门见山的说:“这个孩子血管特别的不好,在哪里扎都是那样。”找了半天扎第一针的时候没有一针见血,第二针在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居然扎上了。”孩子高兴的说。

“太好了,谢谢阿姨。”拔下针头孩子说。我的脸一下就红了。

以上的这两个病人之所以扎了两针后,还对我说了谢谢,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正确。他们知道护士不可能达到静脉穿刺率达到100%,所以他们表示理解。

很久以前我看见郎平的文章《我们赢的是世界精神》她说国人对于冠军的认知度是可怕的。赢了球自然是掌声如雷,各大报社站在机场长枪短炮的围堵。可是一旦是输了球……

让所有人走出这个认知需要假以时日,需要卫计部门与医院管理层的正确引导。

儿科的走廊里应该加强宣教,宣传栏上应该写明:告知患儿家属我们医院没有达到静脉穿刺率100%,但是我们每个护士都会竭尽全力。如果你渴望完美,那么请您自便!

你可能感兴趣的:(错在哪?患儿被扎5针 家长索赔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