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4.2/21】看成甲说反思

读成甲《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市面上有没有解读“反思”,比《好好学习》更为系统而透彻的?答案肯定是有,但对于此刻的我来说,促使我每天反思自己,促动我在你好阅读提出每个人每天都要用文字反思的形式在工作群里打卡....都是源于成甲的这本书。

成甲说的反思,首先要基于他对“学习”的界定。

什么是“学习”?——"学习本质上就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例如复盘每一天自己的关键性决策是在什么样的假设条件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从而发现自己的固有模式。成甲说“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只有通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这些经历才能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之后的道路,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我们加速改变旧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过程。”这一点我是非常信服的。


反思到底有什么好处?

书中还是将反思的好处收归到对学习的贡献——首先是发现知识误区;其次是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三是检验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但在书中后续的论述中,视角明显是更宽广的。

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有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用成甲的概念说,这就是“跳跃性假设”引发的记过。跳跃性假设就是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而做出的假设。你有没有很多下意识、不假思索、条件反射——有时候,想都没想就那么做了。有时候这种反应能帮助到我们,我们叫它直觉;有时候这种反应也可能局限了我们,我们叫它固有模式。发现并避免“跳跃性假设”,是反思的根本价值所在。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跳跃性模式,书中梳理出几大原因:一是我们的直觉;二是小时候看到父母或者其他人这样处理过,我们后来就跟进模仿,变成了自己的处理方式;三是我们曾经的经历,当时采取了这样的行为,后来便延续了下来。在究其根本,“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互动,则遵循着“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的路径。我们成长的过程,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

作者提出训练反思能力,有三个方法:

一是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成甲要求自己的员工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中找到提升自己方式、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持续改进”其实就是一种能力,起源于反思,也连接着学习能力,也包括对习惯性方位和跳跃性假设的觉察。

二是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对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经常是“有经验,没反思”,正如《一分钟经理人》中所说:“人之所以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我们之所以不改变,也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经加工的经验素材。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判断的反思。反思,让我们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读,成为洞见。”

三是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成甲自己写了很多年的反思日记,而且是在早晨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去做。他认为:“坚持反思和复盘,它就会成为持续产生福利效应的工具;不坚持就什么都不是。只有坚持,才有惊人的威力。”当然,反思日记的记录,也会有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例如作者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记流水账,到识别假设实现初步反思,再到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再到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

现在给大家看几个书中的样板还有案例,这会比较直观。


这是佐藤传《晨间日记的奇迹》中的九项内容


成甲自己的反思日记,节选部分


对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而设定的反思日记模板(部分)


员工反思日记展示,说明反思品质的进步与提升

最后,要说一个很关键的区分——反思/总结。

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是“总结是对结果好坏的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的校正”。也就是总结是基于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而反思,这是去探究引发结果的原因。

我们做事的过程:“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而反思的过程是“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原先假设”的过程。”说到研究和校正原先假设,再给大家看一张图:

【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4.2/21】看成甲说反思_第1张图片
黄金圈法则

在这个图表上,可以清楚看到,WHAT——HOW——WHY的三层结构。最近在公司的项目梳理上,我都会提醒大家从WHY出发去做出思考和阐述,虽然说讨论的过程有些艰难,但是这让我们最后的方式选择,就会清晰、省力很多。

再说回反思。反思也要从现象WHAT进入WHY的角度才可以真正看到发生了什么。也之后在这个层面,所有的选择、行为回归到原点,才可利用参照物、参照系,进行有效反思。(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4.2/21】看成甲说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