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这个曾经的“小弟”,竟然已完成超车?

         “国货第一,开店9500家!市值10年翻6倍,年入百亿的安踏完美逆袭!”的标题充斥着很多人的头脑,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安踏能够做到超越李宁成为国货第一品牌?按理来说,李宁作为曾经的奥运会冠军,自己就可以为自己的品牌代言,自己就是自己品牌的代名词,那为什么最终被安踏取而代之成为国货的第一品牌呢?

        不可否认,安踏也曾经遭受过挫折,在2005年时,安踏签了7年的CBA,当时丁世忠提出了一个要求:要CBA球员穿安踏的篮球鞋上场打球。这个要求却遭到了球员们的集体抵制,大家一致认为安踏鞋穿着不舒服,功能也没办法和耐克、阿迪等洋牌子相提并论。

        送钱送鞋给人家,结果被赤裸裸地打脸,这种事情搁在谁身上都不好受,丁世忠当时气得几宿没睡。随后他幡然醒悟:归根结底还是产品不行,谁让自己的鞋子质量不过关?但心头的倔劲也上来了:耐克能做的鞋子,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就是要烧钱,也要烧出高科技的鞋子!之后,丁世忠开始耗资3000万元,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之后又逐年提高对产品的研发设计投入比例,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实验室,才让安踏的鞋子的设计和功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最终,在2012年安踏全年营收76.2亿元人民币,超过李宁的67.4亿元,第一次坐上了本土运动品牌的头把交椅。2013年上半年,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整体衰退的背景下,安踏又以33.7亿元的成绩再次保持对李宁的领先,继续领跑行业。安踏这个曾经的“小弟”就已经完成了对“老大哥”李宁的弯道超车。

       然而面对这样的结果,在许多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看来,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安踏从来就不是他们购买运动装备时的首选。在他们眼中,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系运动品牌往往是一副“土豪”的形象——产品设计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却财大气粗地占据了央视体育频道广告的半壁江山。

        说实在的,目前高端的篮球鞋安踏没办法跟耐克竞争,我曾经专门走访过安踏的专门店,我发现:安踏一样能做耐克的鞋,能做的跟他们的一模一样,甚至在质量上比他们的还好,并且所卖的价格只是耐克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但是大多数消费者仍然选择耐克而不选择安踏。安踏过去几年也请了明星,花了许多钱做广告,结果一年卖的鞋还不够付他的广告费。其实每一个企业都没办法照搬另一个企业的模式,安踏的品牌定位应该就是安踏自己的模式和定位,因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弄清楚自己是谁,首先要搞明白自己的消费者是谁。安踏清楚知道自己没法跟耐克、阿迪等品牌相比,于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产品做好定位,根据收入来把消费者分成以下3种类型:

   (1)中低等收入的青年人市场(20-30岁),这一群体收入中低等,总数多,所占消费比例大,文化程度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名牌,对美观和舒适度要求很高,包装盒广告对其购买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2)高收入的中年市场(30-45岁),这一群体收入较高,已经成家立业,关心身体健康,有部分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比较理智,对名牌有兴趣,是中高档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对运动鞋的质量和舒适度要求高,包装和广告对其购买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3)没有收入的青年人市场(13-20岁),这一群体的消费基本靠父母,最典型的就是学生,明星效应的影响比较大,他们热爱运动,产品颜色款式讲究,易受到广告的影响,是中低档产品的主要消费者。

      根据对细分市场的评估分析,安踏运动鞋的需求主要集中与青年人这一目标市场,因为这一群体文化程度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名牌,热爱运动,易受广告的影响,是中档产品的主要青睐者。所以,安踏应采用市场专业化的市场覆盖模式,不断满足青年这一巨大的消费群体。

      也正是因为安踏做到了对消费着的精准分析,才成就了安踏“市值突破740亿,门店超过9500家,成为与耐克、阿迪、安德玛一同跻身全球四大体育用品公司。”这是安踏老板丁世忠在这场大会上交出的安踏上市10年的答卷。

      同样,一些新锐品牌也开始重视产品的精准定位。例如,三三动静也正是产品定位比较精准----中高端年轻运动爱好者,才得到了大多数运动爱好的青睐。这也说明精准的产品定位是品牌必须要花时间去研究的一个领域。

     因此,安踏这个曾经的“小弟”能够做到超越“老大哥”李宁,成为国货第一品牌也就不足为怪!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踏这个曾经的“小弟”,竟然已完成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