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理论分享】NO.7《救猫咪 电影编剧宝典》第七节 斯奈德十大类型片之“变迁仪式”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韩良(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85135273/

导言:本文将介绍《救猫咪 电影编剧宝典》p30~p31的内容,讲述斯奈德先生归纳总结的“变迁仪式”型,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是有点看不懂字面意思的,后来研读之后才明白,变迁指的是人生中的变故。本文将讲述主人公在遭遇了生活中的变故这种痛苦的经历之后,如何走出来的。这种类型的例片如下《十》《失去的周末》《醉乡情断》《28天》《当男人爱上女人》《凡夫俗子》《论生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一对照影片,进行研习,灵活掌握。

为什么生活中的变故,这样的故事会吸引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共性的经历,比如青春期暗恋,分手,离婚,失去亲人等等。这样普世的情感经历,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我有一个自己的观点(原创部分):所有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绘画作品,雕塑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就是因为创作者找到了一条情感连接之路,这条路横亘在创作者和受众之间,受众明白创作者的情感诉求,创作者洞悉了受众的情感,知道怎么样才能引起受众共鸣,令受众产生情感波动。所以,创作归根结底是你对生活的理解,你理解的越深刻,就越能熟练掌握正常人遇到什么事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利用这个情绪,创作你的作品。就好比你是电影编剧,你要知道你编出什么样的情节,才能让观众产生你想让他产生的情绪,哭,笑,喜,忧,悲,你要能预判和控制观众的情绪。听起来很实用主义,很功利,但是备受推崇的文学大师,不也是深谙此道吗?为什么写诗的,在诗眼之前,要加那么多环境描写,情绪渲染呢?还不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情绪。所以,一个编剧,对人类情感了解的越深刻,才具备写出打动人心作品的基础。但是你不可能为了写一个人离婚之后的情绪变化而真的去离婚,所以你要多读书,分析书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积累这种情感体验,这对任何一个编剧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变迁仪式”型是关于痛苦和折磨的故事,通常因为“生活”这个外部力量而产生。40岁的生日聚会上,丈夫来跟你提出离婚。周末一家人出去玩,儿子却意外溺水身亡。优秀的“变迁仪式”故事中,除了亲身经历者(主角)之外,其他人都在“开玩笑”,只有这种经历能够带来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管影片是正剧,悲剧,还是喜剧,主角在经历了变故之后。他会做出如下的事,也就是这种类型的模式:主角慢慢察觉变故带给自己打击,自己低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主角明白“这就是生活”,你敌不过生活的,所以主角会屈服————主角通过屈服比自己强大的力量,以此来获得胜利,主要是精神上的胜利————主角回归人性。这种故事类型的结构标志是主角对于无法控制或理解的自然力量不情愿的接受,最终主角能力提升获得胜利,笑到最后。

    这类电影的教育意义便是:这就是生活!

    按照书中的案例,给大家一个比较好的描述主角一步步接受生活变故的影片《论生死》,在这部片子里,细腻的刻画了主角接受的步骤。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剧理论分享】NO.7《救猫咪 电影编剧宝典》第七节 斯奈德十大类型片之“变迁仪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