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其人简说

刘禹锡有首语虽极浅,味却无限的七言绝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刘禹锡通过写寻常景,却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蕴含其中,让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诗里第三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是东晋时期的俩大豪门家族中的王导,谢安,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是谢安的堂重孙子。王谢俩家自东晋到陈朝,期间一品到五品的官员,王氏一共171人,谢氏一共71人,从此可以看出王谢俩家的显赫程度。

王导和谢安是俩晋和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丞相,一个为东晋开辟了半壁江山,一个保住了这半壁江山。王导简朴,谢安奢华。

王导,276~339,字茂弘,山东临沂人。他所在时期,正是司马睿政权的时期,刚建朝时期,国内的政权可以说是一盘散沙,由于战乱的扩大,北方士族和中原百姓大批南渡,他们占土地,要特权,与当时南方的土著矛盾日益尖锐,司马睿的政权岌岌可危。

为了缓和南北方的矛盾,王导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帮助司马睿的政权转危为安。

北方士族们由于远离家乡,又没有稳定的政府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经常集体聚会,喝酒唱歌中望北痛哭流涕。王导也常常参加聚会,他在这样的场合中和大家打成一片,拉拢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又在南方土豪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士族和百姓,使土著与侨民各的其所,从而让晋室转为为安。

王导由于扶持晋室功勋卓著,所以朝野倾心,号为仲父。晋元帝把他比作管夷吾,亲自对他说:“卿,吾之萧何也。”王导与谢安都住在青溪与秦淮间的乌衣巷。

谢安出身豪门,其父官至太常,谢安幼年就极其聪颖,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翩翩,行书写的特别好。

谢安淡泊名利,性情潇洒,游山玩水,喜好歌妓,出门总带着歌女同行,因此一直不愿做官。谢安大哥谢万当时在朝中做官,因此谢家一直安安稳稳,后来谢万在带兵打仗战败,被免为庶人,谢家再没人保护偌大的财产安全,不得已,谢安出山,开始了为官之路,时年已四十多岁。

谢安立名最大的一件事是迎接桓温。桓温当时权势很大,大家觉得桓温都要夺取权位。桓温入京朝见孝武帝,太后命谢安及侍中王坦之去新亭迎接,当时建康城里人心惶惶,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要转他人之手。

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大家都惊慌失措,王坦之汗流浃背,手板都拿倒了。只有谢安从容就坐,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的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就是,不能这样做。”于是撤走士兵,与谢安笑谈良久。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退走,晋室得以安稳。

大家都知道的淝水之战就是谢安用八万军队打败了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谢安的从容镇定由此可见一斑。

谢安由于功高,小人嫉妒便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遭到孝武帝的猜忌,后来主动交出手上权利,于38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孝武帝追赠太傅,谥号“文靖”。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浙江绍兴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其人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