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池之DBCP
前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原生的JDBC连接操作数据库,如果对使用原生JDBC操作数据库比较熟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每次需要使用的时候,都需要获取一个Connection,然后通过Connection来获得相应的PreparedStatement,进而操作数据库。当每次创建一个Connection的时候,所需要消耗的资源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使用单例的Connection,又无法提高性能,这个时候问题的就出现了,一方面我们希望减少频繁创建Connection来减少资源的消耗,从而提高性能,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在并发量比较大的时候,能够有多个Connection并发操作,从而提高性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就是使用池化技术,也就是通过创建数据库连接池来管理Connection,每次使用完一个Connection之后,便将其归还给池,而不是关闭,当再次需要获取的时候,直接从池中拿出,这样就减少了很大的创建、销毁Connection的消耗了,在Java中,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有两种,分别是DBCP以及C3P0,这一小节主要学习DBCP,下一小节将学习C3P0
DBCP的简单介绍
DBCP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组织下的一个开源的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全称是DataBase Connection Pool,tomcat默认使用的连接池组件,单独使用时需要两个组件commons-dbcp.jar,commons-pool.jar
DBCP的使用
了解了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概念、作用、种类以及DBCP的简单介绍之后,下面我们来动手写一个简单的案例,更加深入地了解DBCP
这里笔者使用Maven来进行项目的管理,如果对Maven还不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笔者之前写过的关于Maven的几篇文章,这里就不进行展开,开发工具笔者使用IDEA
建立一个简单的Maven工程之后,添加对应的依赖,如下所示:
org.apache.commons
commons-dbcp2
2.1.1
mysql
mysql-connector-java
5.1.41
在创建连接池之前,我们需要对连接池就行一些必要的设置,比如说最大允许同时使用多少个Connection,初始化时创建多少个Connection,超时时限等等,具体可以参考官方给出的参数列表 ,笔者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配置,具体的情况需要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为了更好、方便地管理DBCP配置参数,以及方便地更改相应的配置,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将DBCP的所有配置参数放在一个properties文件中,然后加载该文件,这样,当需要修改的时候,不需要再重新打开代码、编辑、编辑、上传,也就是避免参数的硬编码,提高代码的灵活性,使配置与应用解耦,具体的配置文件(将配置文件放在类路径中)如下:
# DBCP连接池配置参数
# 配置所所需要使用的驱动
db.driverClassName=com.mysql.jdbc.Driver
# URL,这里使用的数据库名为spring,读者需要自己根据需要设置
db.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spring
# 用户名
db.username=root
# 密码
db.password=huanfeng
# 初始化大小
dataSource.initialSize=10
# 最大空闲数量
dataSource.maxIdle=20
# 最小空闲数量
dataSource.minIdle=5
# 最大活跃数量
dataSource.maxActive=50
# 最长等待时间,单位是ms
dataSource.maxWait=1000
简单地配置完参数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在代码中如何使用DBCP
编写一个静态工具类,用于加载properties文件,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DBCPTest {
// BasicDataSource 也就是DBCP所使用数据源
private static BasicDataSource basicDataSource;
/**
* 读取配置文件,并且初始化连接池
*/
private static void init(){
// 根据上面所放类路径读取配置文件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DBCPTest.class.getClassLoader()
.getResourceAsStream("dbconfig.properties");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try {
// 加载properties文件
properties.load(inputStream);
// 新建一个BasicDataSource
basicDataSource = new BasicDataSource();
// 设置对应的参数
basicDataSource.setUrl(properties.getProperty("db.url"));
basicDataSource.setDriverClassName(properties.getProperty("db.driverClassName"));
basicDataSource.setUsername(properties.getProperty("db.username"));
basicDataSource.setPassword(properties.getProperty("db.password"));
basicDataSource.setInitialSize(Integer.parseInt(properties.getProperty("dataSource.initialSize")));
basicDataSource.setMaxIdle(Integer.parseInt(properties.getProperty("dataSource.maxIdle")));
basicDataSource.setMinIdle(Integer.parseInt(properties.getProperty("dataSource.minIdle")));
basicDataSource.setMaxWaitMillis(Integer.parseInt(properties.getProperty("dataSource.maxWait")));
basicDataSource.setMaxTotal(Integer.parseInt(properties.getProperty("dataSource.maxActiv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获得Connection
* @return Connection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if (basicDataSource == null){
init();
}
try {
return basicDataSource.getConnection();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
通过上面的简单设置,基于DBCP连接池技术的一个连接池就已经配置好了,接下来我们写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测试
笔者这里使用一个名为spring的数据库,并且建立一张表t_user,有两个字段user_name 以及 password,读者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onnection connection = getConnection();
if (connection != null) {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t_user";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ResultSet resultSet =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Query();
while (resultSet.next()) {
System.out.printf("%s %s\n", resultSet.getString("user_name"), resultSet.getString("password"));
}
}else{
System.out.println("获取Connection失败");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admin 123456
如果读者比较细心的话,会留意到控制台同时会输出十句下面这样的语句
Sat Apr 29 23:58:48 CST 2017 WARN: Establishing SSL connection without server's identity verification is not recommended. According to MySQL 5.5.45+,
这也就说明了配置文件确实生效,当前系统中已经存在了十个可用的Connection。
总结
本小节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库连接池出现的原因--提高性能,以及两种常见的数据库连接池技术DBCP以及C3P0,并且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对DBCP进行了一个基本使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