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集:「同好」與「同仇」

留言:Joy李悦在Kaohsiung

時間:2014-09-15

黃老師,我最近一直被友情關係困擾:我在與 A 鬧彆扭時認識了 B,經常在一起吐槽,關係迅速升溫;可後來我表示想與 A 緩和關係,B 就立馬冷淡了。現在看得出她與她宿舍的新朋友更親密,對我有種刻意疏遠的感覺。我很苦惱,我只是想緩和,並沒有要背叛她啊。難不成要一輩子做敵人才是對的?


這位同學,很抱歉,在我看來,妳遇到的恐怕並不是什麼「友情」的困擾。

因為據您所描述的情況,則似乎妳既不是 B 的朋友,而 B 也不是妳的朋友。

妳們之間,乃是一種貌似友情,以致常會被誤認的關係。

這種關係,叫做「敵人的敵人」——對此,我簡稱之為「同仇」。

當然,都聽過那句俗諺:My enemy's enemy is my friend(我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但要知道這句話,本身便是一句政治語言。

且天曉得——作為政治人物,根本沒有朋友(對此,正反兩面皆可解讀)!

洛陽集:「同好」與「同仇」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少爷网易博客

我喜歡電玩,你也喜歡電玩,所以聊起天來,心思一拍即合。

我討厭某人,你也討厭某人,所以吐起槽時,笑容心領神會。

於是乎,共同的經驗,培養了熟悉,獨特的分享,建立了依附,而源源不絕的話題,則創造了保持聯繫的誘因……熟悉、依附與聯繫,正是一切感情產生的前提。

同好與同仇,兩者間的運作模式,其實大同小異。

甚至是,相較於「志同道合」,人與人相處時,往往更渴望「同仇敵愾」:我們總是很輕易地,便能從對某人某事的憎惡(或恐懼)中,激發出更為強烈、更需要宣泄、更帶來慰藉、以至更加令彼此感覺到脣齒相依的情緒。

從民族、社群、團體到人際……恨,向來都是最好的黏著劑。


只不過,「同好」這玩意兒,有個優點。

就是它沒有侵略性。

我喜歡電玩,你也喜歡電玩,所以我倆聚一起。

然若有一天,你漸漸沒那麼喜歡電玩了?

嘖,也罷,哪咱倆頂多話題漸漸少了,訊息漸漸短了,交情漸漸降溫了……

但問我:會不會因此生你的氣?

當然不會!

再問我:會不會覺得你背叛了電玩?

神經病!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倆,都是受到某個偉大事物的號召而相聚。

你離開了,不代表那偉大的號召就不偉大了。

洛陽集:「同好」與「同仇」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少爷网易博客

可是,「同仇」卻不然。

我討厭某人,你也討厭某人,所以我倆聚一起。

然若有一天,你漸漸沒那麼討厭某人了?

靠,那怎麼可以!

你難道忘了他之前怎麼怎麼對我?又曾經怎麼怎麼說你?

現在,你居然都不在乎了,是嗎?

好,你犯賤不要緊,但有想過我的感受嗎?

從此,你不再去討厭那我所討厭的事物,坐視那混蛋在心理上傷害我、噁心我、煩我。

你說:你可以給我倒杯水,勸我別氣了。

呸,我要你勸?我要的是你跟我一起吐槽它、貶抑它、罵它!

你默然。

這不叫背叛,那什麼叫背叛?

我倆,是因某個可憎的事物而相聚。

你放開了,就像在嘲笑我的憎厭是渺小的、可卑的、存疑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差別呢?

讀到這裡,或許你會問。

為什麼當同好不喜歡電玩時,不會打擊我對電玩(乃至對人)的信心?

問的好。

這就是同好與同仇之間,最大的分歧點。

凡是美好的,會讓人喜愛、著迷的事物,都有一種魔力,讓你去投入、去沈浸、去理解。

而投入越多、沈浸越久、理解越透……你便越會發現那種美好,在深度上雖是無窮的,在寬度上卻是有限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本不是每個人,都能領略的。

洛陽集:「同好」與「同仇」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少爷网易博客

失去同好,你會孤獨,卻不會寂寞。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種在偉大號召之下所生出的崇敬與體諒。

敢問,又有哪一種厭惡之心,是可與之相並論的?

所以,懂了嗎?

或許,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偉大的朋友……但我們,卻可以因為一個更偉大的理由而成為朋友。

凡向深淵索取的,終將回歸深淵。

找同好,別找同仇。

敵人的敵人,不是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洛陽集:「同好」與「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