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至22日,我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由山东教育学会组织的“家庭教育培训学习交流活动”。
这次活动是为了落实《关于举办全省首批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培育工程培育班的通知》要求,继第一阶段“理论基础”和第二阶段“任务驱动实务”指导后,进入第三阶段“问题研讨培训学习”。
本次问题研讨培训学习,时间紧凑,内容丰富,质量颇高,收获甚大。
这里所言的收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科学(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班主任家庭教育学)的角度,理清了家庭与孩子之间的关系。2.对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阐述。3.部分解决了家校合作出现的难题。4.重新认识了“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核心力量的地位和意义。5.产生了许多“家校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思路。6.促使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经验”,优化自己的育儿行为。
这六点,详细内容,另文另叙。
今天,主要记录21日上午庞维国教授的讲座《家庭结构与孩子学习的关系》中的主要观点。
之所以记录观点和信息,主要意图在于通过反复阅读这些观点和信息,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融会贯通地理解,消化,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以此内化,最终形成基于自我认知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促使自己有新行动。
1.美国人,无论多忙,家庭永远处于第一位。如我的伙伴是白宫的总统顾问,他再忙,只要孩子有活动,他都会挤出时间,陪伴孩子。我们国家的家长,这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
2.青春期后,孩子的情绪波动会严重冲击学习。八年级后,女生和妈妈的青春期冲突,男生和妈妈的青春期冲突,同样厉害。
3.身体特征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比想象的要大。
4.孩子的心理有问题,首先解决的是家庭问题。
5.看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首先看这个学校的学生的精、气、神。
6.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校,学生出主要问题,都有深刻的家庭根源,百分之百,无一例外。
7.幼儿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育,而是养育。
8.有人说,这个孩子父母好久没管,怎么能怪父母?父母不管,这就是大问题。
9.人际关系和谐,善于与别人打交道,这样的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不大,但效应值不小。所以,这样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0.内向与外向,与学业成绩没关系。
11.尽责性与学业成绩关系系数非常高。如 我在昌乐一中,看学生完成物理作业。作业细节的处理,反映了一个人的尽责性。
12.教育学生要抓牛鼻子——尽责性,做事情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13.学生学业成绩贡献率:学生,50%。教师,30%。家长,5%—10%。校长,5%—10%。其他,5%—10%。
14.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优秀的学校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贡献率可达10%,比重很大。
15.父母介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极大,占0.45。
16.校长、家长和孩子三方会谈:家长作出承诺,学校才会做出相应的承诺。
17.校长问家长:一年时间,你有多长时间管孩子?家长答:一个月见不到一次。校长说:不能入学,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18.小班到中班,是同伴关系重要的转折期,开始建立同伴关系。小学三年级,也是转折期,直到小学六年级,友谊未建立。真正的友谊建立是在初二年级之后,同伴关系扮演重要角色,同伴影响孩子的个体成长。
19.班级规模越大,班级成绩越差。
20.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及时反馈。反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比如做过的卷子,要及时批阅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并纠正。
21.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和父母收入有关。
22.据我们的研究:孩子的数学成绩90%,由母亲的学历决定。
23.家庭最好的搭配:父亲初中学历,母亲研究生学历,孩子的学业成绩最好。家庭最差搭配:父亲研究生学历,母亲小学学历,孩子的学业成绩最差。
24.中国,虎妈效应非常普遍。
25.孩子的学业成绩,随着父亲学历的提高,不再提高。
26.孩子的数学学业成绩与家里车辆多少的关系:没车的不如有一辆车的,一辆车和两辆车都差不多,家里有三辆车,甚至四辆车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会很差。
27.重点学校,家长期望值低,孩子的学业成绩比普通学校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差。
28.家长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成绩就越好。但是要求太高,则会走向反面。
29.面对小学生自杀比例的提高,小学老师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学训练。
30.14岁是人的第一个自杀高峰。
31.山东家庭:老大有出息,老二老三老四都很不错。老大不行,老二老三老四,都不行。为什么?一方面是老大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期望值。
3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会影响家庭资源的配置,影响父母的教育期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33.家庭结构:1.父母带孩子,老人不参与。2.父母主要带孩子,老人偶尔帮忙。3.三代人住一起,父母起主导作用。4.三代人住一起,爷爷奶奶起主导作用,拥有话语权。
34.孩子的创造性,在第四种家庭是最差的。
35.父母主要带孩子,老人偶尔帮忙,这种家庭的孩子最具有创造性。
36.三代教养的家庭,孩子的创造性总体上比较差。为什么?意见不统一,教养方式不一致,爷爷奶奶说了算的家庭是专制型家庭,对孩子有溺爱。
37.三代家庭,爷爷奶奶说了算的家庭,对男孩创造性的影响变化最大,而对女孩则小。
38.智力的遗传,只遗传机能,不遗传内容。比如父母读了《三国演义》,孩子一出生他不知道《三国演义》的内容。但,父母的反应快和言语能力强等机能会遗传。
39.自然发展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不特别密切。后天靠养育,会发展的很好。
40.幼儿园的孩子,反映敏捷,口齿清楚,遗传素质好。
41.小学成绩好的孩子60%源于遗传,每升高一个学段降10%。遗传越来越不重要,但还十分重要。
42.自然发展的智力的影响因素:睡眠、运动和营养。
43.整体上,每个学段的中国学生睡眠与外国学生相比,少半小时。比如美国初中生,与其他学段的学生相比,晚入学半小时。
44.从出生到25岁,智力都在增长。
45.2020年高考改革关键词: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46.综合性即跨学科和跨模块。
47.什么叫跨学科?比如,一个人写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至一个杂志。稿费是一个字六块钱。请问如果这首诗被杂志录用,他会得多少稿费?(语文+数学)
48.实践性。高考题 越来越多的是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比如英语中,有多少“再见”的方式。
49.创新性。哪些题目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0.为什么人家能听得懂,算得出?一类孩子是遗传素质好,内存比一般孩子大,原材料占用空间少。另一类孩子是练习的结果,当我们对所学内容高度熟练的时候,达到自动化,通过勤奋,基本功,务的实,占用的内存也会少。
51.中国讲,门当户对,不仅是经济地位的匹配,更多的是智力的匹配。
52.教育是长跑,无所谓起跑线。但是,从怀孕到出生,具有起跑线的特征。
53.孩子出生,一周岁不去管,孩子大脑的髓鞘化过程减缓,影响智力。
54.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神经元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
55.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56.突触,拥有强大的力量。人一出生,长很多突触,等待着后天的经验。突触,超量生成,若不能学习,则选择性消失。
57.两岁是突触最密集的时刻。
58.六岁,突触开始剪掉,目的是更流畅。
59.八个月之前,人人是世界公民。
60.人一出生,父母给予我们的基因,就让我们准备好了学外语。大脑的突触在等待,一直没等到,开始减少,直至消失。后天我们学英语,突触重新长,可远不如原装突触。
61.多掌握一门语言的人,更聪明。
62.童年生活经验狭窄,会限制人的突触的发展。
63.拥抱大自然可让人保留大部分原装突触。
64.后天突触的缺点:长得慢,效率低。
65.孩子的早期生活经历:多样性,关键性,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66.身教重于言传的科学依据:人的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他可以将看到的事,完整地录下来,且能复制。
67.镜像神经元可以让我们理解他人的意图,吸收每个时期的人类文化与文明。
68.学习可以引发睡眠,白天学习越深,晚上睡眠越好。
69.睡眠可以促进学习。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对所学信息,重新加工和整理。白天,所学的是碎片化的信息,晚上是整合信息。大脑的重新整合功能,没有睡眠的保证,不会完成的更好。
70.睡眠中有学习。学习是无意识发生的。
71.学校体育课第一要务: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
更多精彩内容,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