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与作文)

王阳明读的书汗牛充栋,其读书之勤奋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年谱记载,1493年败北后他精研词章之学到了不舍昼夜的地步,以至于累得吐血,搞得他父亲王华每天三更半夜都要跑到他房间敲门,强迫他熄灯睡觉。但是创建心学后的王阳明,对年轻时代引人注目的读书生活并不满意,甚至是痛悔。而且当他的弟子知道他擅长诗词歌赋,能否推荐个书单时,他却说:词章之学纯是簸弄精神,一无是处。孔子说:辞达而已,只要能把一件事说清楚,何必在遣词造句上浪费功夫,所谓有德者必有言,德是根,言是枝叶,根不培养,哪能有枝叶,一味地重视枝叶,你的根岂不是烂得更快。

那么我们应该读一些什么样的书呢?王阳明认为啊,书必须要读,但要读好书,所谓的好书就是那些原汁原味的经典,随着时代的发展,书越来越多,但经典少之又少,只有最原始的那几本后人纷繁的著述,内容过于庞杂,思想毫无突破性,只是在剩下的那几本经典中打转转,所以王阳明认为秦始皇烧书在这种意义上有其合理性,因为春秋战国末期书太多了,内容庞杂不堪,说什么的都有,看多了这种书只能增长过多的人欲,减少了心中已有的天理。

关于为什么要读圣贤经典,这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徐爱说:春秋这本书如果没有左传作解释,人们很难读懂,比如春秋记事的时候,一个标题就是一件事儿,然后就没有了。而左传呢,你说我说大家说,但内容大都紧扣春秋里的标题,徐爱就认为左传是春秋的扩编和注释版。王阳明认为孔子删定春秋就是圣人作经的典范,比如写弑君,弑君是罪过,为什么还要问世军的经过呢?如果是先灭天理,纵人欲的事,又怎能详细作解呢?详细的告诉人们,等于是让人知道如何去行不仁不义之事呀。

读书有三个阶段:苦读背诵,用心揣摩,自得于心,王阳明认为人勤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家心体,自得于心,与其心学语境而言就是光明良知。什么是心体光明呢?就是你所理解的知识,只要和你的心相契合,他才是真知识,如果不能和你的心相契合,那纵然是孔圣人的言语也不是真知识。这里的假知识并不是说这个知识是假的,而是说这个知识对你有没有用。如果从这个方面来考虑的话,即使这个知识是错的,如果对你有好处的话,那也是真知识,如果这个知识是真知识,但是呢,你用在错的地方,那么也是假知识。

所以套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万物皆备于我——天地之间的一切书籍,都是为我光明良知而存在的。所以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让自己的良知光明,做一个有德之人,而不是为了追求辞藻华美,不是为了作文考高分,为了金榜题名。换过来说,当你真的成了一个有光明良知,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那么等待你的也就是一条光明大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