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此门内,莫存知解

入此门内,莫存知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傍晚,静静的点燃一根檀香,忘却了ego正在描绘的场景,而我却如同一颗水中的石头,沉浸在流动的溪水里,呆呆的坐着 ;喃喃自语“入此门内,莫存知解”。

或许它是我心中最真实的咒语,时常在不知觉中默默的吟诵着它,就像相信临终后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它们愿意用今生全部的时光来称念“阿弥陀佛”;我觉得一个人愿意用此生全部的时光浪费到那么一件小事中,那么他的此生终究会开出芬芳寂静的花,不管这件事情的大小,是否有无意义,只要认真关注它,自觉完成使命,这便是冥想。

 以前有个禅师叫香严智闲禅师,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学通三藏,知识广博。百丈禅师圆寂时指示他到 师兄沩山灵佑那里去继续参禅学道,香严依言前往。

有一天,灵佑禅师对香严说:“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你聪明伶俐的地方。我现在想问你几件事,你试着说一句,让我预测一下你的未来。”

严想了好半天,才说出几句,但都被灵佑否定了。

香严说:“还是请师兄为我说说吧。”

灵佑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和你不相干。我告诉了你,你将来会后悔,甚至会埋怨我的。”

香严只得退回僧室。他把自己收集的各地禅师的语句都翻了一遍,竟然没有一句现成的话可以来应对,不由地感叹画饼不能充饥,于是把这些笔记都烧掉了。

香严哭着告别灵佑师兄,说:“今生不再学佛法,就做个长期行脚的吃饭僧算了,免得劳心役神。”

香严来到南阳,看到慧忠国师的遗迹,便住在这里。有一天,他正在割除草木,随手扔出一块碎石。那石头恰巧打在竹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香严愣了一下,突然省悟了。他立刻回到房中沐浴焚香,向着灵佑禅师的方向遥遥叩拜,由衷地说道:“师兄实在慈悲,当时如果对我说了,哪有今天的开悟!”

禅师启发弟子,是逼他自省自悟。香严受逼,明白了依靠书本,依靠他人是无用的。他绝望之下,一把火烧了笔记,决心不再学佛法。但也正是在这种绝境中,抛石击竹的偶然一声,撞开了他大彻大悟的智慧之门。

忆起六祖慧能禅师,他是一位没有任何知识的樵夫,而他在恰当的时间偶然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现今我们生活在世间,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活在评判 偏见的生活中,已开始渐渐的远离那个真实的自我。

我记得在马太福音里有这样的教诲:“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这句教诲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含义,十三世纪德国的神学家艾克哈特队“虚心的人”有一番诠释:“虚心的人不期待任何东西,也不想了解更多或拥有更多的,也就是摆脱欲望,摆脱知识,摆脱占有欲,从而获得自由。”

我想他的想法是,不受神灵束缚的人才是真正虚心之人吧。就像我们想要学禅的人,想要学习,首先要有“虚心”求学的想法,要摆脱以前的对生活 生命的看法。我们之所以不是动物,而是人,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懂得“回心”。当我们放下了过去一些错误的知识 想法,就会懂得如何改正,在“回心”的关头重新睁开双眼。

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分量和存在的意义,准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从而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释放生命。

坚硬中而又带丝柔和的檀香,还在继续的燃烧,它没有苦 乐,没有任何分别,只是在坐着它应该做的事情,或许在这个过程能够让嗅闻它的人获得一份宁静 或许它散发出的味道能净化这污浊的空气,或许它什么都做不了,但这就是它应该做的事情。

慢慢的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已成为一堆香灰,而我继续默默的吟诵:

“入此门内,莫存知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入此门内,莫存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