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有行动力的知识——教学研共同体建构之一

在知识社会,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创生的场所。因此,唯有自觉进行组织形态的重建,学校才能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单一的科层组织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学校组织结构转向网络化、扁平化、多样化,是明显的趋势。

学校内部应该存在多元、多样的组织生态。除了正式的、纵向的科层组织之外,学校还应培育活跃的教师社群。

要培育活跃的教师社群,就必须赋予教师社群中的核心参与者以专业权威。为此,学校必须建构多元的领导结构。除了正式的、线性的、层级管理的、刚性管理的行政领导结构,还应建立非正式的领导结构,这一结构中的领导者往往是某一学科带头人、某一课题主持者等。这种分布式的多元领导结构,才会催生活跃而丰富的教师社群。其中,我校正在探索实践的教学研共同体就是一种更具柔性、更有生命力的组织形态。

建构教学研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然选择。

过去,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聚焦于教师个体的发展,如教师的能力标准、教学技能、职业生涯、知识结构等。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是学科知识,二是教育知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为教师提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教师接受了大量的理论培训,教学行为的改进却依然十分缓慢。

我们知道,教师行为的情境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不稳定的、独特的、有价值冲突的,不能指望教师用事先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去解决行动中的问题,而必须借助反思性实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生成教师自己的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

在共同体视域下,教师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过程,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离不开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尤其是作为教师核心知识的实践性知识,更是与复杂的学校教育情境密切相关,因而更需要群体间的对话、交流、分享。

所以,教师的知识是建构的知识。有效力的教育知识不可能从教师自身以外简单地移植得来,而必须借助教师主动的探寻和批判性的思考,经由合作、研讨、协商而生成。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消费者、使用者,还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从自身特定的情境出发,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情境联系起来,并借助交流研讨和批判性思考,积极主动地创生出有行动力的教育知识。

知识是有地方性的,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中所形成的共识。就学校而言,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都具有学校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脉络。真实有效的学校变革,不可能简单地移植或模仿外来的成功经验,而是必须根据自身的独特性,在学校教师群体的对话与协商中生成学校有特色的校本经验。所以,越是校本生成的经验,越适合自己的学生发展,适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从教师个体发展转向教学研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18.3.18《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生有行动力的知识——教学研共同体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