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作者:阎真

《活着之上》作者:阎真_第1张图片


内容简介:

阎真继《沧浪之水》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锋利的笔触揭开高校腐败的内幕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在大学里活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投机钻营分子。这些人极其聪明,能够利用任何机会,把握所有能为我所用的人际关系。但阎真的笔触不仅仅局限在这样的暴露上,他更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他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只要有这样的梦想在,那一缕精神的火苗就不会绝种。


作者简介:

阎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精彩书评:

壹:

学术界的腐败,在那个年代,一味的依靠自己来获得学位,成功的几率很小。而“送东西”来表示,成为当时的“公开的事情”。你不仅仅要懂,还要懂得用行动去向上级去表示你的诚意。位置只有一个。而窥视的人,不仅仅是那一个人,而是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更多的人。

    不懂务实,最后落得,连自己都养不活。还是需要靠向朋友借助补贴。直到被赤裸裸的现实所压迫。

  聂致远是一个农家子弟,全无凭借,靠聪慧和勤奋读到博士,毕业后到麓城大学教书。小说中的聂致远是具有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代表,骨子里有一份清高,怀有学术理想,做人做事有底线、有原则;不屑于圈子文化,不屑于学术潜规则。但很快,他的理想与信念就遭遇到现实的泥潭。

首先他遭遇的是现实生活的压力。结婚、买房、生孩子等等,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都需要钱来缓解,但青年教师的工资却又很是寒酸,生活上的压力想躲也躲不开,“生活伸出无数双手向你要钱,……你往哪里躲?”当然,经济上的压力并不是聂致远困境的重点,小说中的他也并非穷困潦倒。只是,当他面临物质的窘迫,就更需要精神的富足来满足自己。而作为一位高校教师,一名学者,聂致远精神的富足当然要由其学术上的成就与学术体制的肯定来获得。然而,这种精神的富足对小说中的聂致远而言,也是雾中月水中花,这就让他不得不面临更大的精神困局。


贰:

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阎真的小说曾经给我带来过巨大的震撼。在毕业前夕,我在个人选择上面临着种种困惑,又读了沧浪之术和因为女人,一度陷入很深的焦虑。

其实这个书和沧浪之水的主题很像,讲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同的是把场景从官场置换到了校园。作者去描述他熟悉的场景,读起来亲切,也令我对这部书多了很多好感。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活着之上谦卑了许多,也很诚恳,作者不再将自己当成一个教导者,而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去叙事,想象和道德判断也少多了。语言风格一如既往,但文字很好读,甚至有点像东野奎吾。

但是好像依然缺了点什么。

最明显的是只破不立,简单的把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这些话题对立起来,有点埋怨和不甘,却对于制度设计问题和个人性格缺陷问题始终选择了回避。这两天在玩一个游戏叫文明。联想到这本书,它给我的另外一个感觉是,缺乏超越和开拓精神,多少有点无趣。此外,作者的视域也只局限在纯文科,高校里有产业有项目的理工院系恐怕是另外一幅景象。

不建议学生读阎真。对于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人而言,能看出来那些段落是为了叙事需要哪些是真实发生的,那些是出于现实需要夹带的私货。学生很难辨认出来,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想象,这样不好。我给学生的建议是,读书要尽可能去接触元典,或者,靠谱的教材,中西都要有。

但是我依然给这本书打五星。因为最难能可贵的是真实。作为一个普通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说,小说里的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作者非常准确地描述了我们看到却无力描述的场景,读起来心有戚戚。阎真教授以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在现实语境中为研究体制内知识分子留下了一份实证文本。这是戏剧家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和历史学家黄仁宇(汴京残梦)所难以做到的。

此外,作者的身份也有点像传统社会的御史(只是猜测)。高校行政化一点也不好,可是官僚制度如果少了监察官,恐怕会更糟糕。


叁:

这篇小说的文字朴实得不像小说,倒像是跟一个朋友在餐馆里的彻夜长谈,我不说话,只听着他讲他这些年的惨事,他是如何逐渐被现实压垮。听起来或许有点可笑,但是只有讲的人知道其中的心酸。啤酒瓶空了好多(是他喝的,我不沾酒),就这么一直讲到天亮。

曹雪芹和《红楼梦》适时地出现在了开头、中间的某个节点,和结尾中。聂致远考到北京来读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钻研《红楼梦》的老学者,侃侃而谈关于曹雪芹生卒年以及父亲是谁的考证。读博的时候穷得叮当乱响,鬼迷心窍又跑了西山一趟,站在那里重新思考曹雪芹,发现其实他的生卒年以及父亲是谁都不重要。

“他的亲表兄福彭正当着议政大臣,他为什么不前去拜谒,要求施以援手?他为什么不去考科举以图复兴家族当年的荣华富贵?退一万步,他为什么不以自己的才华去当个豪门清客,以保衣食无忧?这些问题,实在比人们讨论了多少年的那些问题更加重要。”

坐在火车上读着这段,一下子就哭了。

“他改变世界了吗?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了吗?也没有。既然没有,他的选择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心灵的自由。”

这种感觉就像是听着朋友的苦水吐得事无巨细,你虽然没有打断却也已经心生不耐,这时却突然被他灵光一闪的顿悟击中死穴。于是他自己还笑着,你却先哭了。

小说的着重点大概就在这自古以来文人的清高和酸腐上了。

从读硕士、考博士、找工作,到评副教授、转正,几个阶段包括中间大大小小所有的烦心事,归根结底就是两件事:不想求人,以及,学问(文化/道德)到底有什么用。

在现实面前他一步一步退让,退到无路可退兀自挣扎,其实也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得很明白,可该过不去还是过不去,永远在自己的心理底线上挣扎。分明不挣扎的话,活得更轻松,更好。

贺小佳和赵平平是一条线。

贺小佳的整个经历就像是赵平平心路历程的另一个补全版本,而贺小佳的未来——校聘中学教师——是歩了赵平平的后尘,一眼就将她的一生望见了底。

我讨厌这部小说的原因也无非是,看着小说中的人走过的路,就像看清了自己剩余的人生。

评正教授的一段,两派相争结果谁也没评,倒让聂致远这个局外人坐收了渔翁之利,突如其来的幸福砸得他晕头转向,颇有点喜剧收场的意味,只是其中裹着辛辣味道。

遭受到竞争失败者(的老婆)愤怒的眼神,聂致远几乎是本能地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我不是故意的!”让人大笑(继而想大哭)的黑色幽默。

结尾是毫无新意的结尾。

就像酒喝得差不多了,倒苦水也快倒完了,天开始发亮,这时候惯例一般必须要有个总结陈词——这位朋友从这一系列的现实苦水之中,悟出了如何的人生哲理。

通常都是老生常谈,你早已在别人那里听到过,你也听自己的心中说过。这位朋友也不例外,说着俗气的台词总结他的人生,可是忽然,就像之前灵光一闪的顿悟,从他嘴里说出了某些仿佛是哪里引来的格言一般的东西,你听着很耳熟,可是好像还没有人真正对你讲过。它们掺杂在无聊的总结陈词中,然而听过了这一整夜的倾诉,你最终只记得了这一句。

——“时势比人强,这是放弃的理由,又不是放弃的理由。”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之上》作者: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