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大师”看原生家庭的教育

从“流浪大师”看原生家庭的教育_第1张图片
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

流浪大师的热度继续,让很多疯狂的粉丝向上海蜂拥而至,有慕名而来的,有看热闹的,还有蹭热度的。

或许外人只看到的是他的现在所谓的名声,但是很少有人会关心他背后,曾经那些不堪的故事。

当流浪大师第一次面对着刺眼的闪光灯,向采访他的多家正规媒体道出了不为人所理解的心声。

他从小喜欢博览群书,也喜欢捡垃圾;捡垃圾其实不是一种嗜好,只是觉得垃圾应该被很好的分类,但是在外人看来捡垃圾实在不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 ;为此,他从小没少受同学们的嘲笑,别人总觉得他很怪异,行为很难理解。

可是 ,很少有人知道他心里那个垃圾分类的梦想。在他心中 ,并不觉得垃圾很脏,反而觉得里边藏着无数宝贝。因为这个,他和家人闹得不愉快。因为这个,他被单位以生病的理由停职。

我想假如如果他当时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并给予他一种关怀;换种方式让他更好地参与到垃圾分类里,或许他就不会流浪。但是没有人愿意听他解释,甚至是最亲近的人 都以他的行为感到耻辱。

所以他只能选择流浪,没有诗,只有远方。梦想只能靠自己独自奋斗,他身体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的陪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因为他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阅读习惯,又让他的精神世界特别丰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侃侃而谈,对于国学更是信手拈来,而且又能具体到结合到现实世界中 ,甚至很多观点得到大家赞同。

他也曾谈起他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只是喜欢国学或者历史政治类的,对数字反而并不感兴趣。家人为了他的将来能有个很好的饭碗,所以替他做主,让他选择了天天和数字打交道的审计工作。可是,他内心却是排斥的,因为他并不喜欢这些数字。

所以后来在工作中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再到被人发现偷捡垃圾,而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可见,一个不恰当的决定,或许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或许流浪大师的现状,正是多少原生家庭教育 ,家长们干涉甚至决定的结果。

这或许就是中国家庭的家长制的特色 ,功利性教育所酿的恶果,不仅仅只是发生在流浪大师身上。

相反 国外的家庭教育,是开放的,是包容的。家长和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亲只是引导而已。

正好,今天刚刚看了一个美国6岁的小女孩,在接受美国知名支持人的采访,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俨然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的角色,也有自己的远大目标。

难怪她在2岁时就认识了很多字,并且在6岁出了自己的书籍。里边的插图和文字 都是她自己独立完成的。

而在我们功利性的教育下  这样的人才,可能真的是一种奢求;很多孩子正在为没日没夜的学业负担而忧心忡忡。

但愿我们的教育方式能够改变,孩子们不再为无休止地补课而伤心流泪,也不再无法忠诚于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迷茫。

是时候,我们该对教育做出改变了。无论是家庭教育 ,还是学校教育。但愿流浪大师的背后故事,能够引起我们一些重视,也但愿更多的小孩不再为死读书而流泪,不再为那些应试教育而背负更多的压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流浪大师”看原生家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