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004

Chapter 3 Why do students remember everything that's on television and forget everything I say?

001 记忆是我们思考一个东西的意义时衍生的副产品

学生之所以能记住广告而记不住老师的教的知识点,是因为这些知识点不像广告一样能引发学生思考其内在含义。一个东西,我们对它的思考越多,记忆也就越深刻。比如我最近看到一条新闻 ——“霍金将葬于西敏寺。”,本来看这句话没什么太大的印象,但看了分析之后醒悟西敏寺的地位,发现他是和牛顿、达尔文葬在同一个地方,瞬间感觉这句话不一样了,以至到现在一直印象深刻。而我跟学生说了这句话,很可能他转眼就忘了,因为他并不知道西敏寺是什么东西,也就感受不到这句话的意义。

很多学生学一个东西,只靠记忆和背诵,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用来干嘛,这在英语学习中尤其常见。我的学生经常默写和听写效果都很好,但作文写的很烂,阅读也很差,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理解自己背的内容。

就好像之前有个单词driftnet, 意思是流网,我们专门花了好几分钟解决这个单词的读音,但几个月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完全不记得这个单词的存在,一问才发现,他们根本不知道“流网”是什么,只是认识这两个汉字而已,就以为自己懂了。(当然为了严谨起见,我决定星期一去问一下学生还记不记得这个单词,通过记得的人数,可以初步判断意理解意义对记忆是否有影响,毕竟这中间一个月每复习过这单词了。)另一个例子是今天早上默写,发现好几个学生写了“one possible version"作为题目,我问他们知不知道这几个词的意思,她们就不好意思地摇头。我当时的回复是,如果不知道意思,那背这么熟有什么用?考试一样不会用,下次阅读里看见也做不起题目。

002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不一定有助于学习

之前课堂案例的选择标准是尽量向学生的兴趣靠拢,但本质上能维持学习动机的,其实是任务难度。 所以如果学习任务难度设计不合理,学生喜欢的内容大多数时候只能起到吸引关注的作用,无法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总是对我们的一个笑话记忆深刻,而完全不记得笑话之后讲了什么内容。

003 用讲故事的方式上课

我们喜欢故事,因为故事需要难度适中的记忆和推理,我们才能看懂后续情节,这样程度合适的思考让我们很容易保持阅读兴趣。而故事的要素包括:因果联系、冲突、副线情境(使主要冲突复杂化)、角色塑造。

Structure your lessons the way stories are structured, using the four Cs: causality, conflict, complications, and character. 将需要学生思考的材料按故事的结构加以组织,而不是老师自己讲故事。

作为老师,我们很多时候太过于注重传授给学生一个答案(学习材料),但事实上学生在不知道答案对应的问题和重要性(即为什么我要知道这个答案?我知道这个答案又能怎么样?)之前,这个答案可能相当枯燥。这很符合促进主动学习的Teach for usefulness的原则。

004 8分钟铺垫

文中提到很有意思的8分钟铺垫(这是按照一节课40分钟算的,因为100分钟的电影一般前20分钟是帮助观众熟悉角色,没有主要冲突的出现。),这里的铺垫我理解为现行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前和余老师讨论的时候,他曾经提到,这么长的导入本末倒置,我当时表示同意。现在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即导入的功能,除了引入话题,是否还应该起到帮助学生熟悉本课核心内容(角色)、以及让他们清楚“答案所对应的问题及其重要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3-23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