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节义

        翻开《说岳全传》方知已经读过,于是特意跑去翻看自己之前的文章,找到一篇《精忠报国》,正是为此书写的读后感。细细读来,或许是因年少轻狂,字里行间中总透着一股义愤填殷之气。时隔两年,再读《说岳全传》,却并不想提岳飞的精忠报国,反而想细细品味一番里面的忠孝节义。

        自然,读到王横惨死于乱刀之下,读到张保撞死于牢房之中,读到岳云、张宪被勒死于风波亭上,读到何元庆、余化龙自刎于江上,读到施全、伍尚志等忧愤而死,难免还是怪岳飞的愚忠的。一身正气,一身忠义,诚然可贵。奈轻易舍却有用之身,置亲友兄弟于不顾,成全一群奸臣的奸又有何意义?群魔乱舞,不过是因为上面有一个无道昏君而已。何必痴心妄想于一个昏君会理解他的忠义?

        岳飞自始至终要成全自己的忠义之名,于是乎他认为王横张保等人死得其所,可曾想过鞑虏未尽?与其一死,不如留着有用之身去荡清朝野。将军不在阵上亡,反而任由自己死在一群奸臣手上,怎不可悲?康王本就是碌碌之辈,一旦登上帝位,身受荣华,又岂能甘愿将权势富贵拱手相让?半壁江山已够他醉生梦死,哪还能记得当年岳飞的勤王之功呢?惜,岳飞明知康王的昏聩,依然不悔一颗赤子之心。那一条路,必然要用忠魂热血铺就。

        当然,岳飞的忠心是可赞的。如此忠肝义胆,世间能有多少?世间有几多尔虞我诈,几多背信弃义,几多卖友求荣,几多投敌叛国,不可尽数。如书中的张邦昌、刘豫、曹龙、秦桧、张俊、万俟卨、罗汝楫等人,真是多如过江之鲫。他们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奸狡小人,虽兴风作浪于一时,终不免自食恶果。

        其实,忠也分很多种。李若水的忠是忠国,岳飞的忠是忠君,王横的忠是忠主,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而就义,可歌可泣。义如忠的同胞兄弟,难分彼此,形影不离。尽忠之人多义气,如张保。跟随岳飞戎马沙场,征战四方,血染战袍。岳飞叫他去当官他不愿,做了总兵几个月便挂冠而去,依旧回到岳家。不畏艰险跋涉到临安看望狱中的岳飞等人,并自尽于牢中。犹记得张保临死之前说道:“张保向蒙老爷抬举,不能伏侍得老爷终始。小人虽是个愚蠢之人,难道不如王横么?今日何忍见老爷公子受屈!不如先向阴司,等候老爷来伏侍罢!”如此忠义,令人肃然起敬。

        再说岳云听从父命一起就义,乃是孝道;岳银瓶为不能报父仇投井而死,也是孝道。孝顺父母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却不应该是愚孝。想那岳云一身好武艺,大可努力奔走,为父洗脱冤屈,怎能引颈受戮?岳银瓶虽是女儿身,却不见梁红玉也是女子吗?梁红玉上阵杀敌,威震四方,银瓶又怎能如此轻贱性命?

       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岳飞选择不予反抗,成全自己的忠义之名,是一种气节。王横听从岳飞的命令被人砍死于乱刀之下,成全岳飞的忠义也是一种气节。岳云、张宪从岳飞自命被勒死于风波亭上亦是一种气节,张保、余化龙、何元庆、岳银瓶自尽以殉义还是一种气节。牛皋等人舍却荣华落草为寇等待时机为岳飞鸣冤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气节,梁红玉、柴娘娘等人极力护岳家人周全依旧是一种气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忠孝节义,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看这些热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去谱就一曲忠义之歌,何等的壮怀激烈!当陆登在城门失守后自刎于堂上,当王佐为取得兀术信任而自断一臂,当汤怀为送张九成而自尽于番营……,始明了舍身而成仁,杀身而取义。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踏遍烽烟,冲破腥风血雨,只为将这一身好武艺卖与帝王家,博一个封妻荫子,博一个青史留名。血染沙场何妨?马革裹尸何惜?纵血溅于沙场,纵身死于刀枪剑戟之下,忠义不改,丹心如故。

        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可能感兴趣的:(忠孝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