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比不得周幽王,谈不上汉武帝,两个自私的人之间的爱恋,需要倾覆一座城才能着上传 奇的色彩,换来一个庸俗的结局。

颓败的家庭,冷漠的人性加剧了旧式家庭的结婚女——白流苏的焦虑。上一段的婚姻给了她伤害,也让她一只脚迈出了传统,从此那辽远的忠孝节义与她无关。人们只知她在低头时充满了中国古典美人的韵味,却难懂她骨子里的先进与勇敢。虽不是赌徒,却最终选择了孤注一掷,赌注是那终将加速消逝的容貌和缥缈的前途,卑微且可敬。只是她很幸运,赌赢了,虽然这场带有传奇色彩的恋爱一开始,她求的从来不是爱情,但最终,城陷了,她有了爱情,苦尽甘来,梦想成真。

风流男子范柳原,年幼的不幸造就了他成年后的放浪形骸。洋气的画皮,中式传统的骨架,显赫的家世,让他在情场里游刃有余,将女子视为他的脚下泥。徘徊在国内国外,沉醉于灯红酒绿,人们触摸到的只是他的花天酒地,玩世不恭,而不知晓这无根游子的内心,充满着浓浓的中国情结,懂得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求的是感情真挚,不带物欲。虽然他知道流苏一开始接近他只是为了找一张长期饭票,但最终因为动了心,在城市陷落的催促下,他得到了这份可遇不可求的爱情。

两个自私的,不平等的,经历过人生酸苦后的大龄男女。不再懂得爱是奉献后,在上海和香港这两座城之间,开始了他们的博弈,开始了他们的算计与攻守角逐:欲擒故纵,以退为进,若即若离,半推半就。

滴答的钟声像是要敲碎破旧的白公馆,刺耳的指桑骂槐钝割着流苏的心。在妹妹的相亲宴会上,她与大家心中的“钻石王老五”范柳原共舞三曲。返家后,她站在镜子面前,轻抚面庞,自赏美丽,嘴角阴笑,仿佛在嘲讽白公馆中的其他人:你们以为我就如此了,你们以为三纲五常束缚得我?但她也深知范柳原是情场老手,谈爱,显得滑稽可笑。可她不知,柳原初见她时,就被她深深吸引,只因她那小巧玲珑的传统中国女人的外貌和对别人冰清玉洁的态度,给了他安宁,给了他诱惑。

初次见面后,范柳原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为了让流苏避开闲话的干扰,他借徐太太之口,邀请她来香港游玩,制造相遇的机会,打开她那尘封的内心。固执在墙下向流苏吐露真情,揭开自己的伤疤,可笑地谈着“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可惜,此刻的流苏终究不是医他的药。灵魂的陌生让他俩忙着谈起了恋爱,忙着算计彼此。

无法确定流苏是否爱他的柳原转过头恢复了自己玩世不恭的模样,阳光底下躺在他身边的也不再是这位遗老的女儿,她返回了上海。但流苏终究是没有其他的底牌的,她需要在不失身的前提下得到他的承诺,保障自己后半生的经济安全。但流苏也知道,他绅士的模样只为让她心甘情愿献身,却不愿意保障她的终身。所以,第二次流苏去了香港,做了他的情妇,而范柳原也在数日后给她租了一幢房子,毅然地踏上了离开香港的轮渡。

十八日的围城,白流苏开始担忧范柳原的安危,而柳原的船也因为战争,并没有驶离香港。在炮火中,他找到了她,生死无常的战争里,他们明白了,什么地产,地位都是虚无,只有身边的人才是可靠的。所以,柳原不再讲自己做不了主,而是给了流苏想要的承诺,但是他再也不会对她说哪些情话了,流苏也明白,柳原这是把她当作自己人了。也许他俩的故事,在历史上微不足道,但香港这座城市的陷落终是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可惜,结婚并不能将一双男女变为圣人,接受了彼此,也意味着接受彼此所有,好的坏的,所以,由战争这外在因素加速的爱情是真的吗?且不论从一开始就是算计和卑微。但如果恰好一座城市的陷落能够成全动了情的两人,那么这段爱情应该是传奇的。

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态度,可能是因为受到王阳明的影响,但在阅读此段故事中男女的心思算计时,自己心里不可避免就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如范柳原要的其是只是一种被自己向往的文化认同的感觉,这我在《无声告白》中也分析过此种男性的心理。我是一个修道的人,不太喜欢这种不能自发收放自己感情的人。欣赏的也是张爱玲早期文笔,说故事仿佛自己是个局外人,不带任何感情,但凡要看淡什么,就必须拥有或经历什么,所以红尘历练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小说,还是话剧,亦是电视剧,时距、移步换景、意象、蒙太奇等手法的应用都比较好。就如同大部分人一样,偏爱张爱玲的作品,不是她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也不是代表作《金锁记》,恰恰是这《倾城之恋》。

你可能感兴趣的:(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