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考博招生导师、考试科目(@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导简介(@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考博参考书(@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 曼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曼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范里安 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学》 黄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Frederic S.Mishkin)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司理财》 罗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马老师推荐阅读期刊:
1.《国际金融研究》
2.《金融论坛》
3.《金融研究》
4.《金融经济学研究》
5.《金融评论》
马老师解析
1.从历年数据来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考博报录比一般在10:1以上,竞争非常激励,准备报考的考生一定要早作准备,科学备考。
2.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地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3.马老师温馨提示:参考书该怎么读才能更有效果?
(1)通读教材;(2)研究真题,把握出题方向;(3)真题结合教材细读,分析复习重点,琢磨该往哪个方向做笔记和思考;(4)不断融会贯通,该记的一定要记牢,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理解的要理解,最好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教材所讲观点能有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5)除了看专业指定书目,还可以多看看所考院校导师的专著、论文;(6)根据真题、复试题目等出题方向,找一些相关论文和好文章,多积累,多思考。
四、授课体系(@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五、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考博复试流程全解析(@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初试成绩外语55,专一60,专二60,总分200分以上。初试科目为两门的要求专一60,专二60,总分145分以上。
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主要根据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考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术基础、知识结构、学术志向和科研情况等进行考察。复试情况要有记录,须认真填写复试封面。
2.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
3.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和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政治。
4.对同等学力、EMBA、专业学位考生,复试时要加强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的考核。
复试成绩确认与公布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权重各为50%。根据总成绩从高分至低分排序录取。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考博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1、目标明确
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2、信息对称、方向正确
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研究侧重、学术倾向,复习时一定要掌握充足的考试信息,具体包括:参考书信息、出题侧重、导师的信息、专题信息、专业真题及权威解析、学术热点...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专业课老师的经验、方法和知识传授应该算最重要的一个。
3、复习时间充足
考博也是一次应试,在有信息、有方向的基础上还需要必要的时间投入。根据每个考生专业基础的好差以及有无专业课老师指导,复习的时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建议考生可以在前一年度的7月份开始相关的信息收集和备考复习。
4、联系导师
大部分院校的考博都需要在报考之前遇导师取得联系(也不排除有些院校不需要)。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同意你报考。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找导师的熟人介绍一下,导师一般也会要你。还不具备的话,那你就脸皮厚一点,让他明白你为报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足够诚恳,导师总会被你的诚意打动。不要因为一次拒绝丧失信心。实在不行的话,换一位试试,总有导师会要你的。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
5、适当的经济支出
包括联系、搭建人脉的费用,找目标院校对口复习资料的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把这笔花费看作一次投资行为,投资成功,获得预期甚至超预期的回报,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九万里,跟庸庸碌碌的过去说拜拜,岂不快哉?该花的就花,一定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点钱跟你博士毕业后的待遇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七、考博专业课复习心得(@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考博复习是一个具体的系统性的工作,有很多的考生都向我征求过考博专业课方面的复习意见。可能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有的考生认为,考前随便看看书就行了,而有的考生则认为需要花费三到六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
首先,马老师并不否认只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学校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而且这种情况马老师身边也常有发生。
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许我们的记忆力、领悟能力并不出众,学习,毕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马老师更倾向于努力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系统地、最大效率地复习专业课。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你对所考专业的理解力,使得自己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大部分人文社科类专业,专业课中所涉及的表面的知识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的,但是如果要是想把书中所体现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从其内在联系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种学习和思考的方式非常有助于考试时答题的深度拓展,并且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这种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非常受用的】,这可不是简单的有个好记性,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果自己在复习备考期间遇上了瓶颈,那么,能找个经验、有能力、水平高的人带带你,就要轻松许多。
有些考生担心战线拉的太长了会使得自己变得麻木,思想上有所懈怠,进而失去上进心~真的会这样吗?马老师以为,任何工作都是反复的、甚至是乏味的。即使在将来踏入工作岗位,反反复复的工作状态使得自己疲惫到失去上进的动力!但,马老师要说的是,如果短短几个月的专业课复习就能使你疲惫到丧失信心,显然,你并不适合读博和做科研。
考博复习,如同做科研~没有一条康庄大道,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每一个科研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无数的黑暗,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穷尽各种智慧,最终得到光明的到来。这种黑暗中的摸索状态是人所不适应的,因为人只适应在光明中行走。没有方向感,没有道路,每一步都有不确定性,这种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心理状态无疑是最痛苦的。
八、考博专业课复习意见(@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对待专业课的认识,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甚至发表了不少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复习的要求。
其实在自己被真正录取之前,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即使及格了,如果成绩较低,总分排名靠居后,也会影响导师对自己的印象。提高专业课的复习效率,马老师认为大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
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局势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查看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熟记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问题上考察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本校本专业的博士取得联系,询问往年的专业课考题,或者请求他提供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关注的重点大多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自己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可以寻求辅导班的帮助,省时省力。
2.复习阶段
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加强。
在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
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
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
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
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
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
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更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也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因为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
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
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上以使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虽然每年院校的出题大纲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就总体来说肯定变化不会太大。因此,院校历年的考博真题对于大家来说就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所以,考生在整个复习工作中,仔细研读院校指定参考书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搜集往年的考博真题。
●除反复演练院校历年真题外,平时多涉猎一些理论专著和学术论文会帮助我们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框架,更加熟悉我们即将进入的研究领域,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对行业的兴趣。而学术论文最好是找目标院校老师发表过的论文,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方向,也为复试打下一个好基础。
●对于非导师组制,按照导师报考的院校专业,建议报考之前,最好跟导师取得联系。联系导师呢,算是考博约定俗成的一部分,也可以算是社交礼仪~你要考人家的博士,总得先让人导师知道有你这个人吧?
●联系导师之前呢,最好先做做功课,对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课题、论著,甚至脾气秉性等,最好都要先有个宏观的把控。
●如果没有别人引荐,建议先通过邮件联系,让导师知悉你的情况,知道你要考。成果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态度要诚恳,要能让老师感受到你的诚意,能透过你的文字,看到你有颗做学术的心。
●通过邮件交流之后,根据导师的回复意向,判断是否有必要,或者是否适合见面。
是否见面,要慎重。如果见面,更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免得跟老师一聊就露怯了。抛给你几个本领域的专业问题,让你分析分析,或者说点自己的看法,你一懵,或者说的完全不在点儿上,再或者,想法过于天马行空,跟导师所持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了,反而会拉低导师对你的印象,得不偿失。
●话说回来~最终决定你能否被录取的,最重要的参考项目,还是你的笔试面试成绩~ 联系导师,只是锦上添花~你联系导师的时候,表现得再殷切,说得再天花烂坠,最后考试成绩偏低,甚至过不了线,那么,谁也帮不了你。
●综上所述,在整个复习备考阶段阶段,院校内部的考博信息及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马老师在此温馨提示各位准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考生,若你有院校内部的资源,最好还是赶紧利用起来。若你没有这方面的渠道和资源,便可以跟马老师取得联系~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了整个复习工作的方向,获取了准确无误的情报,方能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不说,你头悬梁锥刺股呕心沥血一整年,末了还成了横杠底下的分母。考博路上,马老师为你保驾护航。
如需相应课程辅导 敬请咨询马老师WeChat:poche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