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那些事

水体中的碱度来源于空气二氧化碳和溶解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来自石灰石和白云石)。很明显,在天然水体中,有硬度(钙+镁)才有碱度,并且2[Ca] + 2[Mg] ≈ [HCO3] + 2[CO3],即总碱度约等于总硬度。此外,随着水体中 [HCO3] 和[CO3]的增加,碳酸平衡体系往左移:

2H + CO3 → H + HCO3 → H2CO3 → CO2↑ + H2O

导致水体中 [HCO3] + 2[CO3] < 2[Ca] + 2[Mg],引起 [OH]增加,使得[OH]大于[H],即随着总碱度的上升,pH逐步增加而致使水体呈弱碱性。因此,天然无污染的水体具有一定的总碱度,并且总碱度约等于总硬度以及呈弱碱性的特征。二氧化碳饱和的纯水是很酸的,但少量的碳酸钙就可以大幅度改善水体的可养殖属性。当然,天然水体要比这“纯水”复杂得多,尽管如此,水的活度高的水体硬度和碱度都不会很高,因为在水的活度高的情况下,碳酸钙的溶解度积很小。在钙能满足养殖动物作为生理机能需要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镁硬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池塘的总碱度和总硬度。少量的盐度有利于提高总碱度,即有利于提高池塘天然生产力。

大剂量的生石灰处理不仅仅是消毒、清杂那么简单!大剂量的生石灰处理具有矫正水质属性的作用,使水质属性全部落到A区(钙硬度约等于总碱度)!此外,当pH高达11时,镁也几乎被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因此镁硬度也会大幅度降低;其三,大量的钙镁沉淀也会导致许多其它离子产生共沉淀,具有重要的重金属“解毒”作用。

藻类是池塘中的第一生产者,与池塘天然生产力关系十分密切。藻类具有许多功能:池塘天然饵料的来源;氧气的主要来源;氨氮净化(同化);提供遮阴等等。藻类是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此外,藻类的生产力要与池塘其它生态环节的生物量相匹配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各级生产力之间的相对平衡是池塘藻类生态稳定的基础。影响藻类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无机碳、光强、温度、微量元素和藻龄等。根据池塘的不同养殖阶段的需要去调节藻类光合作用效率是池塘养殖管理核心技术之一(这句话不大好理解,但如果理解了,就是高手,也只有理解这句话,才能真正理解传统养殖管理的原理)。不同藻类在营养需求和细胞组成上有所不同,故对水体中的微量元素组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开始培藻时,池塘水体中的矿物元素组成最接近哪一种藻类的最佳需求,这种藻类就会长的快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藻类的生长必然导致水体中这些矿物组成发生变化,此时的水体不再是该藻类的优势环境,这种藻类的生长速度就会下降。不同的藻类叶绿素的种类和组成有所不同,所吸收的光谱的波段也不同。这是不同藻类看上去颜色有所不同的缘故。,要使池塘藻类具有多样性,水体的总碱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总碱度越低,光合作用速度超过50%的藻类越少;另外,提高总碱度,不同藻类的光合作用速度提高的幅度不同。在强光而又没有流动的静止池塘里,尤其是二氧化碳不足的情况下,大多数其它藻类不仅不能正常光合作用,还要消耗能量去抵抗光氧化,甚至由于光氧化而死亡;但是,蓝藻有很完善的抗光抑制、光氧化的能力,能照样正常生长。这也是光照太强容易暴发蓝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池塘藻类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这里面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气候条件在发生变化,藻类的种群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输入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的量也在发生变化,也要求池塘藻类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发生相适应的变化。要使池塘藻类生态相对稳定,每天被藻类消费的物质必须能稳定供应;同时,每天生长出来的藻类也必须被相应消费,才能保持池塘中藻类的密度和活性相对稳定。因此,藻类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稳定)的本质是生态系统各环节之间相对平衡。池塘的藻类组成是池塘水质属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所决定的。刻意去定向培养某种藻类经济上既不划算,实际上也很难实现。所以,藻类的控制只能是生物量上的控制而不是种群上的控制。常规藻类生物量控制的方法有:水体生产力(总碱度)控制、滤食鱼类生物量控制、化学药物控制、物理控制和转移处理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池塘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