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传》第三卷:黃茶 太和仙子~兰芷仙子的君山银针(37)


《茶仙传》第三卷:黃茶 太和仙子~兰芷仙子的君山银针(37)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指月轩主


上一章 闲话收徒

        不一会儿,三位弟子各自端了茶出来,将茶盏一一放在三个人面前,恭敬的对春茵说道:“请师叔品鉴指点。”

        却看兰芝仙子的君山银针茶,轻雾笼罩的茶汤微微泛黄,仿佛是青绿山水中,一抹秋阳映照的碧波,清雅的茶香,在碧波中荡漾。

        三人品茶之际,兰芷仙子拿出一只黄玉笛,轻轻吹起来。

        大殿正中上空,出现一个大湖的影像,湖中有绿色的小岛,状若碧螺,翠竹茶树丛生,亭台楼阁散缀,云水雾气缭绕,虽是人间却似仙境。

      忽有两位宫装女子,相对悲戚,泪洒翠竹,湖天也为之变色,顿时淫雨霏霏;  又见一深衣衣文人,在临湖的高阁中,挥笔在白璧上书写,执笔于地,高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笛声又忽的高扬,又见丽日高空,有古琴音韵与笛声相合,正是琴曲《碣石调·幽兰》。

      当年孔子见兰生幽谷,与众草为伴而不掩其芳,后人劝诫君子持心如兰,居山野不改其质,多用此典故。后代有茶诗云:“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识”,暗喻茶之清高如兰,兰芷仙子自是极为钟爱此琴曲。

        君山又是舜帝的女英、娥皇二妃的埋骨之地,至今还有二妃的享庙和坟茔。她们又称湘君、湘夫人,君山由此得名,那泪迹斑驳的竹子,就是闻名遐迩的湘妃竹。

      而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为自己的好兄弟藤子京励志之名篇《岳阳楼记》。

      春茵说道:“兰芷仙子的玉笛追魂术,已经可以映像于虚空,可喜可贺。”

        兰芷仙子拜谢,问:“小师叔,今年的君山银针比去年的如何?“

    “滋味更清雅而香气越发飘渺了。”春茵说道。

      兰芷仙人高兴地说:“多谢师叔的点评。当前世人爱香,佛寺道观香如烈焰,大户高门奇香竞放,世间人心日炽。我今年做君山银针,把茶香做的更加散淡细密,希望品茶之人可收摄心神。”

        胤珏问到:“师姐,为什么茶香散淡细密可以收摄心神?

      ”细密的茶香,非静心存神不能嗅闻,世人心乱如麻,由一缕茶香牵引,可暂收心神。香浓可乱志,众口能铄金,散淡细密的香气才能让人回味。”

      众人听了皆点头。

      胤珏悄悄问道:“师父刚说的玉笛追魂术是什么?我看兰芷仙子的玉笛与我的相似。”

      春茵说道:“玉笛追魂术,就是追魂功,《清平乐》是第一步,主春气,还有三步,兰芷仙子刚才那一曲《菩萨蛮》,是第二步,到此茶汤中所蕴藏的风土精华,人文故事皆能显现。”

  神农一门皆通音律,因农时即是天时,而音律本是历律,虽然所习的乐器各不相同。 谷科宗主谷长生擅琴,弟子也多习琴,果科宗主陆霜君擅萧,果科门人多习萧,茶科,神农氏传六只玉笛和玉笛追魂术,功夫到家之人,非但可以显现茶叶产地风貌人文故事,而且可以调动四方神兽之力,改变物貌,穿越古今,大成者可以不用乐器,由心而然。

        茶科的弟子若持祖师的玉笛,那掌门人的追魂功必已大成。清绝仙子已将白玉笛交给胤珏,自然是大成境界,太和仙子也是如此。

        兰芷仙子已经修习到第二步《菩萨蛮》,清绝仙子和太和仙子都知道,兰芷仙子的第三步《浪淘沙》没有修成,原因是茶仙玉笛追魂功要依时而修,一年之内分四步四季,需要一气呵成,此时已是春季,而她吹的却是第二步。

  兰芷仙子见胤珏问茶仙追魂术,脸上微微一红,对春茵说道: “弟子愚钝,《浪淘沙》未曾参透。”

        太和仙子道:“此番小师叔来,你若虚心求教,必有所得。”刘云婷知道春茵的《浪淘沙》是六位仙尊中修习最好的,有天然之秋气,然兰芷仙子于秋气有天然的畏惧,此番若能得她指点,或许就有可能通达。

  春茵点头,当年兰芷仙子也是喝过三片银针茶的首魁弟子。

  兰芷仙子归座,只听甘露童子说道:“也请师叔品鉴我的蒙顶黄芽。”

      甘露童子本尊是一只八万岁的仙鹤,虽然相貌只是一个十几岁的道童,然而浑身上下透着仙气,显得格外灵透。在玄宝宝和小钥儿这样的神兽级的看来,甘露童子就是个丫丫童孩,但在太和门下的弟子看来,他已经是个很有资历的仙人了。 

    只见他手指微动,一只精巧玲珑的白玉茶盘缓缓飞向三人,茶盘中有三只白玉石鼓杯,分别雕刻了福禄寿三仙,茶盘停在春茵面前,忽又出现一只白玉壶,慢慢倾倒出茶来,福星杯八分满,轻飘飘飞到春茵面前,春茵取了杯子,禄星杯飞向胤珏,寿星杯飞向玄宝宝,甘露童子潇洒的收住手势,双手抱拳,对春茵说道:“请师叔品鉴!”


下一章 蒙顶甘露与霍山黃芽

你可能感兴趣的:(《茶仙传》第三卷:黃茶 太和仙子~兰芷仙子的君山银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