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可以信任

焦虑型人格的人如何与回避型人格的人交往,如果回避型人格的人一味回避,不愿沟通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拒绝和你“沟通”,也许我们并没有真正在与之沟通

你好,看得出你对心理学常识是有所涉猎的。

婴儿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几乎会奠定我们成长过程中和所有人的人际互动底色。英国精神分析家约翰.鲍尔比曾经提出过“依恋”的概念:面对一个人,我们会产生与之接近的愿望,同时又在和对方分离时深感焦虑。

在此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做了一个陌生情景实验,根据婴儿在陌生情景里的反应,提出了三种主要的依恋模式(又叫依附理论)。

根据婴幼儿早年和母亲(或其他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艾斯沃斯和他的团队将一个人的依恋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安全-自主型:母亲在场也不特别依赖母亲,只偶尔保持眼神或身体的接触,母亲离开会感到焦虑、不安,但母亲回来很快就能得到安抚。

2.恐惧-回避型:和母亲刚刚分离时并不难过,易与陌生人相处并获得安慰,但是在母亲返回之后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这类婴儿也被称之为“无依恋”婴儿。

3.焦虑-抗拒型:母亲离开之前就感到警惕,母亲离开时深感苦恼,极其抗拒,母亲回来后态度矛盾,既想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接触,但是也难以专注于自己本身的活动。

很明显,和第一种依恋模式相比,第二种和第三种依恋模式都可以被统称为不安全依恋模式。

后来还有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成人的依恋模式,即在婚恋中的互动模式,补充了痴迷型、恐惧型、疏离型等等其他几种类别。

但总体说来,除了安全-自主型的人,估计其他各种依恋模式的红男绿女其情路都比较坎坷,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完成这趟修行。

所以,通常我们在提到“焦虑型”“回避型”等词汇的时候,大多指代一个人的依恋模式,而不是人格。我猜测你所提问的语境可能属于亲密关系的范畴,在亲密关系即涉及依恋模式的时候,一个回避-矛盾型的人之所以会回避和拒绝沟通,是因为他/她无法确认对方的稳定与安全:

1.有没有欺骗自己

2.是否值得信赖

3.会不会背叛自己,移情别恋

4.会不会没有征兆地离开自己

5.会不会接纳真实的自己

6.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而且这个过程里,他/她还拥有很多对于类似“母亲”离开的体验的恨意和其他情绪。

对于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而言,如果我们能抓住他/她们在恋爱中愿意和我们互动的机会,尽力创造可以及时回应的,充满关怀与服务的,有规律与节奏的,温和而不暴力的高品质互动质量,他/她就越有可能代谢掉原本的不安全部分,要知道,一个完整的代谢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我们有极强的诚心、爱心与耐心。

如果回避型恋人的互动对象恰好本身非常焦虑,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容易风起云涌的漩涡,一点风吹草动就惶惑不已,动荡不安,恐怕能够带给回避型恋人的安全感就更少了,这样只会加剧对方的退缩和防御,而对方的不予回应和拒绝沟通又只会持续加重你的抓狂和焦虑。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贸然强行一味表达,因为这种强势只会唤起对方内在充满无力的恐惧。

如果在重要关系当中,一方用沉默或冷暴力的方式拒绝与我们沟通,我们需要找到对方拒绝背后的原因,以及他/她的隐藏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沉默也是一种声音,我们需要用心也要用力去读懂,如果我们确定自己真正想要走近这个人,要明白追求爱情是一件相当需要诚意和勇气的事情。

能够有效做到这一切的除了情感和依恋的驱动,还需要你优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

除了我永远会第一推荐的接受一对一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正念、冥想、静心、瑜伽、太极、精油、焚香、宗教、音乐/绘画/写作/戏剧等表达性艺术治疗手段都可能帮助到你,做一个拥有定力、自信,可以让身心安住下来的人,再将这种安定、沉和的静气传递给你想要传递的人,给到对方愿意和你对话、交流的信心。

我最近阅读作家庆山在后安妮宝贝时代的一些文字,感觉特别能够缓解焦虑,不知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姑且先推荐给你。

夏日暑气盛,照顾好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还可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