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创业” 偏爱“做生意”

       

不喜欢“创业” 偏爱“做生意”_第1张图片

         因为自己供职一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免不了会关注一些关于创业和互联网的事情。

        看久了之后,觉得创业的人多,进行风险投资的也很多,创业好像不再如以前一样艰难,毕竟有了钱,就能够挖人组建团队,开发牛B的产品,然后通过大力补贴占领市场了,以前的创业者因为启动资金有限,面临的人才缺乏、产品不够硬、没钱投广告等问题,对于他们似乎是不存在的。但是,正因为这样,发现一些创业型公司的运营目标开始慢慢偏离初衷,他们所想和所做的不再是为了满足之前发现的市场需求,或者解决用户的痛点,而是投资者关心什么数据,我们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更漂亮,然后从投资者那里获得更多的融资。

        因此,这样好像要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投资者本想通过投资进入某一市场,但是,要对创业者进行评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数据,如果各项数据漂亮,能证明该创业者有潜力,那就投。而对于创业者,既然投资者主要通过这些数据判断是否进行投资,我们就想一切办法提高这些数据。可是,数据有时候能说明一些问题,有时候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严格的数据分析,首先需要看数据的来源是不是准确可靠,其次这些数据能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还要借助特殊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因此,自然科学的那一套逻辑不是那么简单好用的。

        不过,今天想表达的不是关于风险投资的(这方面没有能力),而是觉得出现上面的那种现象的创业者,缺失了一种根本的商业精神——满足市场需求,解决用户痛点,让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总体促进社会福利。如果当前的创业者没有这样的精神,那么,创业就仅仅是自己在玩一个游戏,对于社会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还浪费了那些本来可以帮助到社会的投资者的资金。

        但是,最近关注了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案例,却让自己看得有些热血沸腾。虽然,准确地讲,这些大学生做的不能称为创业,只能算倒腾点生意。比如,有的大学生发现校内或周边没有鲜果榨汁店,而同学又有这样的需求,于是去找个这样的店边打工挣钱变学习技术,然后,自己也开了一个;比如,有的大学生发现很多同学放假回家不方便,都有组团包车回家的需求,所以,自己去联系司机师傅,然后给学生提供包车服务;比如,有的大学生发现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有到校园内招聘大学生做兼职发单员的需求,但是,每次对这些兼职人员进行招聘和结算工资都浪费掉很多时间,所以,他联系了这些房地产公司的市场经理,为他们在校园内代招兼职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虽然不能称为创业,只能算做生意,但是,他们投入的钱很少,而且,都差不多实现了盈利,靠的是智慧,而且,满足了多方需求,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共赢,这符合了商业的本质精神。忘了在哪里看过一篇行业资讯,一个O2O平台的创始人被采访时说,他一开始没想着要找什么风投,然后要融到多少资金,只是觉得自己是在做生意,要通过不断地改善产品和服务,尽快实现盈利,然后,使公司慢慢地跑动起来。在当下泛滥的“创业”泡沫下,真的很是欣赏这样的“做生意”心态。

        都说生意人唯利是图,其实,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他们只有一心追逐利,才会想办法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这无形中已造福社会。不像所创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喜欢“创业” 偏爱“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