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战略历程》早读33:政客与政治家的区别

办公室政治对组织的伤害毋庸置疑。

【原文】企业的目的首先是要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不是为人们提供相互角斗的竞技场

进入权力学派以后,阅读企业微观权力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斗争策略的过程。因为斗争,权力学派的战略体现出来的更多是涌现的,而不是深思熟虑的战略。

今天将继续在权力学派丛林里的探险。

1、消极政治系统的积极结果

组织中存在四类权力系统:正式的权威,比如上下级;成熟的企业文化,文化也可能是一种霸权,比如美国价值观的输出;专家意见(知识权威)。这三种都属于正当的。唯独政治系统,形式上不正当,过去两天读的那些权谋技巧,或多或少都见不得光。

明茨伯格认为政治系统是可以用于实现正当的目的。

这是自然。

先生列举了政治系统的积极结果:

· 优胜劣汰

有点办公室达尔文主义的味道。一些能力不足的中层领导,可能长期霸占优秀下属的工作成果,使之得不到晋升的机会,下属可能会去拍上级的马屁,或者越过领导与高层产生接触,从而脱颖而出。

理想上,当然我们希望无能的领导能够积极给予帮助下属进步,更上一层楼,但现实是上述状况或多或少存在于企业当中。

斗争中,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但企业可能因此损失了另一些人才。

· 政治确保充分的辩论。

这一点让我想到美国的制宪会议。

#短毛猫书房#《战略历程》早读33:政客与政治家的区别_第1张图片
旧版本的《制宪会议记录》

会议各方的代表着身后各州人民的利益,又为了奠定一个国家的宪政基础聚到一起。

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一万人的州跟一个100万人的州,国会议员应该如何产生?是按照人口比例万分之一产生,那么小州就只有一个议员席,大州有100个。如果国会要表决的议题对小州是不利的,它就那么点表决权。

如果按照一个州一个议席,大州也会不满。

与会人员就各种决定方式各抒己见,既要利己,又要从整个组织的利益出发,光利己在这种情况下行不通。

有妥协的利己,有折衷的利他,突显了政治家的风范。政客大概就只有利己了吧。

· 有时候变革通过政治发动。

政变?

2、高层与中层

在战略制定上,高层有较大的权力。设计学派、企业家学派都是典型自上而下的战略制定,在这两个学派眼中,是没有中层概念的。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而已。

扁平化管理流行之后,对于中层的存在产生了很多质疑,认为只是上情下达的中介,因而成为裁员的首选。这跟历史上大多数状况类似,倒洗澡水的时候连同婴儿一起倒掉。

管理领域流行起来,一样跟风。

解决建议:将中层管理者纳入战略过程。是纳入战略制定过程,不是纳入战略宣讲。

说到底,要会用。

3、宏观权力:组织与外部的权力游戏

国美作为家电经销商,全盛时期对待上游厂商的颐指气使。厂商是敢怒而不敢言,唯独格力董明珠先生愤而开辟独立门店。

这一过程就反映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斗争。

一些快消品行业经销商不守规矩,恶意串货,冲击价格体系。也不知有多少成功一时的企业因为渠道环节的管理能力不足而倒下。

无怪乎说企业管理经销商团队,就是政治体系设计。

明天正式听明茨伯格说宏观权力。


#短毛猫书房#《战略历程》早读33:政客与政治家的区别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战略历程》早读33:政客与政治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