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1763天】:“入不敷出”

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1763天)

1944年11月12日(周日)遵义,晨阴12°C,27.40"。日中阴。晚又雨。

        战事: 迁江陷落,敌向忻城进攻。伪主席汪精卫病死于名古屋。

        晨六点起。九点至校。阅《哈佛大学毕业同学报》,据40年五月号记载,有17级的毕业生五百余人,百分之九十参军,大半被派至法国前线,至欧战结束,战死28人。

        十一点回。侄媳波若来。将我的鹿皮大衣交与她,拟请她按十万元帮着卖了。如今每月是入不敷出也。

        阅十月八日《大公报》社论,题为"对于中国胜利后之展望"。文章希望能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主张电气、水力、矿业、铁道均为国营……一个资本主义的中国,不能成为民主的中国……我以为最迫切的是教育,其基础,应建立在工业技术和人文主义之上。

        下午三点,偕允敏、松儿至大兴面粉厂,观看金岱峰旅长在美国所拍摄的影片,有水陆两用汽车及西点大学风景等。五点半回。写《勖知识青年从军》一文,六百余字,拟寄昆明《中央日报》。晚儿希文回。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1763天】:“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