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 寿天德 第三版 课后复习题 第三章

第三章 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
1.为什么说动作电位是最重要的神经电信号?
神经电信号分为局部电位(等级性,局限性)和动作电位(长距离传播性)
1.膜电位变化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
2.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兴奋或功能活动的标志
3.动作电位是神经电信号的通用形式和神经信息编码的基本单元
2.试述局部电位的概念和类型
局部电位的特点是少量Na+通道开放引起的去极化反应.代表局部兴奋性变化
类型:
电刺激局部电位:直接给予神经元膜以电刺激
感受器电位:通过感觉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手感到热)
突触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

3.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其特征和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兴奋和活动的标志.
特征:
1.全或无 AP的大小形态不随刺激强度改变(不刺激不产生,更大的刺激产生,再大的刺激不产生更大的AP)
2.全幅式传导性 传输距离长 不衰减
3.不可叠加性 有绝对不应期存在,不可能在有一AP的同时又产生另一AP
产生机制:
达到阈电位水平,引起锋电位的出现
1.RP(静息电位)是AP产生的基础(膜对K+的通透性>>膜对Na+的通透性,K+外流与Na+内流达到平衡)
2.细胞外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Na+浓度
3.刺激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

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特征相反:
1.等级性 局部电位:反应程度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 动作电位:全或无
2.传输距离 一个迅速衰减,一个不衰减
3.叠加性 局部电位可相加 动作电位不可叠加

4.何谓电压钳?为什么电压钳技术能记录到跨膜的离子电流?
电压钳:固定膜电位不变,记录膜电流的变化
膜受刺激--离子通道开放--等效电源--固定电位不变--记录电流变化--即为动作电流

5.试以阈电位的概念解释AP的触发机制
触发机制:膜去极化--达到轴突阈电位水平--逆行侵入胞体和树突--达到胞体和树突的阈电位水平--整个神经元AP爆发

6.为什么动作电位能进行不衰减传导?
1.AP传导过的部位处于不应期,不会反向传导
2.进一步诱发下一个新的传导(由电位差引起)

7.何谓神经元的兴奋性?有哪些影响因素?
神经元的兴奋性:兴奋性高--易兴奋
阈强度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强度:引起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
影响因素:
1.阈电位水平(差值越大,兴奋性越高) 去极化减小阈电位差值
2.Na+通道功能状态:Na+处于失活状态,则不易产生兴奋
3.Ca2+影响:细胞外液Ca2+升高,可降低兴奋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经生物学 寿天德 第三版 课后复习题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