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三国演义》

我看《三国演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接触《三国演义》,源于小学时听评书,每天中午听半个小时,听的入迷,书中提到的那些英雄武力排位至今记得,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徐八黄九姜维。除了听袁阔成的评书,五年级时就拥有了《三国》全套的连环画,我后来喜欢画画也是从看这套连环画开始的,那个时候,我的课本上的插图都让我描成了张飞关羽。而看全本的小说,是廿多岁了,当时,单位的同事有一套一九六三年出的繁体字竖排倒翻的《三国演义》,名字和地名后面都画着线,开始极不习惯,好多繁体字要不结合上下文,还真认不得。不久又买来简体版看了两遍。

    《三国演义》的故事当然很精彩,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千里走单骑、空城计等故事歌颂了智慧和义气,读来感觉荡气回肠,其中有些智斗的细节文字在以前听评书的时候没听明白,通过读原文也清楚了。觉得罗老先生肯定是个当军师的材料,而且古书也读了不少,《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和《战国策》定是烂熟于心的。

      可是,多年看历史听历史之后,才觉察出《三国演义》里诡诈的权术和心术真是描写的过于多了,这种只是靠权术和心术所支配的战争故事,在乡间街市讲评书演戏曲是很引人入胜的,但在人文教育方面,以及在艺术成就方面,却使得前面所提到的作者想歌颂的那些智慧和义气反而近于肤浅、虚伪。可以说,在中国很有市场的阴谋论“情结”,《三国演义》的影响“功不可没”。

      而在真实的历史发展中,阴谋(或者说是计谋)只能解决一时一事,却难影响大局。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表面上是他英勇机智,实际上是因为秦当时并无灭赵实力,赵国大将军廉颇在边界上横刀立马也为秦所惧。所以,别说智如孔明计多计少,就是后世的玄武门之变与陈桥兵变这些看似人谋的事件也都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的结果。

大的历史走向是任何阴谋都无法改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看《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