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
产品往往是做着做着,就主旋律了,因为跟着用户走,用户爱听主旋律的歌。
从饭否再到微博一看,主旋律就出来了。有些不是被逼的,用户就喜欢看权威,喜欢被逼。
iPad通过OS升级将横竖屏锁定键重定义为静音锁定。这说明apple并不总是具有远见。所以他们将按键做得尽可能的少,以减少将来的投诉和重定义风险:没有按键,你就不能投诉某个按键不方便了。
用手指同步自己的话到各个微博,原来是基于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赞赏的快感,在paste的时候有机会欣赏到作品的复制和传播,这种快感源自基因的“复制和传播是第一目的”。任何自动同步工具都是扼杀这种快感的,因此会被基因排斥,这种同步产品注定失败。
〈自私的基因〉搞的我看神马都是用基因自私理论来分析
敌人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别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拿你当敌人啊。
想法如同基因,有生存价值的想法最终会取得传播的胜利。这是《自私的基因》里关于文化基因的观点。
产品就象一个生物,有它自然的进化之道。最重要的,是制定好产品的内在基因的“竞争策略”,让竞争策略在进化中再自行演化为具体的表现形态。如何搞?没想清楚。
如果说产品做的一切都在满足用户的虚荣,热闹,逃避,贪恋等,那么,大众同样都有受虐的心理,为什么不做一款产品去虐待他们?
据说乔老爷经常把自己关在密室里面拿着产品冥想,出来就知道哪里有问题了。转@和菜头 禅宗本来是佛教的法门之一,讲究悟性,但对修行同样要求严格。但是,因为快速开悟的原因,变成了文人的文字游戏,有了口头禅一说。禅宗后来在中国灭绝了,不过,幸运的是中国人又有了用户体验这个新概念.
微博客户端都应该简化,只需要一个拍照发送就够了。 2010-12-10 19:15 通过网页 【蛛丝:因此就有了朋友圈的设计?张小龙是深入研究了新浪微博和饭否,因此才有了朋友圈。】
网络尚未普及的时候,产品必须依靠功能多来取胜,并且产品是自成一体的。网络普及后,才催生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产品极简,反而有利于在网络这个大生命体中自我繁衍,并且产品是面向连接的。 2010-12-15 16:03 通过网页 【蛛丝:微信应用号的伏笔早埋伏在这里了?】
好的网络产品,必然是无法预料其会不会成功的。成功的产品,刚好是“碰巧”成功了。但这个碰巧并不是创造者的运气,而是,这个产品刚好能在网络生命体中生存 和繁殖。就像我们无法知道一个小孩为什么成长如此迅速一样,我们无法知道一个网络产品为什么会成功,即使做的人,也应该感谢主。
一个被人预见必然会成功的产品,必然会是个失败的产品。成功的产品是不能预见的。至少,是不能被人所预见的。机器来预见还有可能。因为我们无从知道复杂生命体的运作规律。
我用Instapaper收藏了,回头就可以到iPad上再阅读。推荐试用Instapaper。转@和菜头 推荐一本可以在线阅读的好书:《Rework》中译
所以我后来发现,人不是培养出来的,是给他们土壤,然后,有才能的人自己会成长起来的。甚至不需要我分享什么。后来我就不培养人了,只观察人了。
用户太懒,不会为了一个游戏而专门去记住一个网站。除非,像微博类似的sns类活动,“因为我的朋友也在上面,所以我要去”。用户宁愿接受一个就在手边的但是体验一般的产品(如q空间),也不愿意去付出时间寻找一个更好的。
问:深泽直人,为什么无印良品要创新呢?答:战后日本刚开始也都是模仿,因为模仿就可以在市场立足了。但是后来用户逐渐不买模仿的帐了,自然,企业必须要创新才能生存了。所以,创新是用户逼的。
读懂了多少没什么意义,关键是体验到多少。转@Xiaochao99 读多少书没什么意义,关键是读懂了多少。用户可能是冲着外形或广告或虚荣去买它,但真正让他留下来使用的,可能就是一两个应用。
毕竟,互联网的目标是让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有平台影响其他人,那么很多喜爱音乐的人也会有自己的低成本的DJ平台,也让听众能低成本地有高质量内容可听。
动物会向中心聚集,处在边缘的动物会有被天敌吃掉的危险。成千上万人在一个时间段看和谈论一部最新的电影,也是同样的心理:不看的人会地处文化的边缘,隐性地影响交配权。
“社交引力”,这个词牛逼!
从前的商人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物品给人来获取利益,现在的商人直接出售贪婪或理想给人。
一个人在不务正业的时候,干出来的事情往往是最牛逼的。
在经过3天的吵架式讨论之后,终于砍掉了一个已经做好的功能。
当whatsapp,kik,米聊,速聊,kiki都狂推实时聊天概念时,老夫决定反其道而行。
http://pengyou.com
《黑天鹅》让我知道我是如何被我的经验和直觉所愚弄了
我们总是高估了用户的智商,低估了用户的情商。
小众的会做得更动人,大众的会做得更中庸。
成功是个概率事件,这些传记可以当故事看,但不能当推理看。
1,创新是无稽之谈。创新不是决定取舍的理由。创新一般都是空想。创新是靠不住的,死得很快的。2,要的,是把握用户心理。其结果,才被观察为创新。3,创新是件碰运气的事,你只是蝴蝶,剩下的交给云。ppt over。
再问有多少人看了失控,无人。我顿时将自己想像为KK而口若悬河了。
米聊竟然也做了好友动态,竟然尝试了我一直在想的东西。
如果我们不能让用户找到内在价值(表达,沟通等),就只能给其加上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没错,但是不能解决问题。
一个小产品,引起大关注,出乎意料。
读后感:
从10年11月26日到微信上线11年1月21日,两个月时间,张小龙的1000条饭否日记。好风趣幽默,也发现他参考了很多东西,比如米聊,比如whatsapp, kik。他反思了微博,饭否,也记录了很多事情,有意思。提到了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