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班打卡已经开始好几个月啦,还没有跟上脚步的宝宝们可以戳这里:
几乎每天都会有500+位同学参与打卡,200+位同学在评论区上传音频,笔记等
真的太不容易了!!
写在前面
好的习惯在开始时需要大家互相鼓励和督促,所以阿烁会在每天任意时间点赞评论一些认真打卡的同学,在留言区上传了笔记或者是音频,几乎每天都会在打卡区看到一些固定的同学,阿烁想说,这么早就能开始并每天坚持背书任务的你们真的很棒!
请记住,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一定是努力出来的!
同样,背一遍只能在你脑子里留个印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此刻,我们需要停下来复习一下本周打卡内容。
以上是为何打卡,那么阿烁还想再多说两句,如何打卡:
下面你会先看一个名词️然后是文字版结构️思维导图️最后才是文字版完整内容
阿烁希望,不要先急着往下看内容,而是在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心里就想一想,框架是什么?对着思维导图,能不能完整的把整个内容给说出来,最后才是对照文字版进行查漏补缺,把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错的地方标注出来。
好啦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复盘——
01 信息
信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申农和维纳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这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指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对接受者而言,信息是预先未知的事理,具有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因此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
除此之外,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普遍性、抽象性、流动性、载体性、可识别性、可分享性、可转换性、可贮存性、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替代性、可传递性、可扩散性、可组合性、不完全性、知识性、时效性
02 符号
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符号的特征:第一,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第二,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词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第三,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和无声语言符号;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符号的功能:①表达和理解功能;②传达的功能;③思考的功能。
03 5W模式
5W模式是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 拉斯韦尔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拉斯韦尔5W模式被视为经典模式,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实际上,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5W模式的这条思路形成的。 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是不完全的,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04 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和韦弗在《传播数学理论》中提出,其模式为:信源-发射器-噪音-接收器-信宿;该模式本来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但对传播学的传播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意义: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社会传播也是如此。香农的信息论对传播学最大的贡献还是将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
但是这个模型也有局限性,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反馈,单向,不符合传播特点,仅适用于电子通信工程。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
05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是指施拉姆依据奥斯古德提出的理论创制,主要是对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理论描述。是控制论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将传播看作是行为者双方对等的过程,依次担当讯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传受双方在译码、释码、编码时(即符号理解及接受、符号意义解读、符号组织和发送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
简言之是指信息既有从传播者到受众,又有从受众到传播,贡献在于:首先注意到传播者同时也是接受者,即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循环的),首次引入了反馈的观念。
不足之处:首先,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现实情况不符。其次,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06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5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德弗勒提出。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模式突出双向性,被认为是描绘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
优点:(1)它克服了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互动的特点。(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它不仅对讯息有影响,对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影响;(3)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声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
局限性:(1)对人类,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过程要素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反映不够,有简单化倾向;
07 赖利夫妇模式
赖利夫妇于1959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大众传播过程是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系统。他们是最早提出了在社会系统构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他们认为大众传播是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运行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
该模式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并将传播系统放在社会系统中去研究。该模式表明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具体特点如下:1、传播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作为一个系统,从事着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他系统相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因而存在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相互作用的关系。
08 “主我客我”理论
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了考察。
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对实物的行为和反映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讲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09 自我互动论
自我互动论由美国传播学者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布鲁默认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不断改变原来的自我,形成新的意志和行为主体。“自我互动”理论有助于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的关系。
它说明,人不但与社会上的他人进行传播,也同自己本身进行传播。布鲁默的这个观点说明人内传播是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10 内省式思考
内省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内省可分为两类,一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的性和连贯性。二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
根据米德的研究,内省式思考并不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的。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问题的情况下,即对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在面临新问题的情况下,由于个人不知道过去的习惯做法是否合适,所以通常不会立即做出行为反应。
在反应滞后、行为停止期间,内省式思考就会活跃起来,通过人内传播来做出如何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的决策。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很多同学觉得新闻传播名词解释多如牛毛,很难掌握
但是万丈高楼都是从平地开始起的
不要着急
只有坚持,能让我们一步步走向胜利的终点
了解更多专业的新闻与传播学考研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拖鞋哥新传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