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蓝色茉莉》,是讲述美国一个破产的昔日上流贵妇,投靠异乡的亲人的故事。电影用剪接的方式展示这位贵妇的奢华生活。
耀眼的不是这位贵妇曾经的生活,而是她落魄时仍一身名牌。这位贵妇背负债务、沦落到要投靠混得很差的亲人,她仍穿着私人定制的Chanel外套、坐头等舱出行。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对着屏幕大骂,贵妇啊贵妇,你把你的LV、Chanel、Hermes通通卖掉,说不定还不至于租不起房子呀。
错了。贵妇的确挥霍成性,一时半刻舍不得离开她的奢侈品。但问题在于,那些奢侈品卖不出好价钱。
“奢侈品=投资”,这个谬论已经被多少人奉为真理。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女主角想到奢侈品是“投资”,就忍不住刷爆信用卡。
有人会问,就算奢侈品谈不上投资,至少可以保值吧。
去二手市场、二手网站转一转,你就会知道,奢侈品有多么不保值。
一般我们普罗大众所谓的“奢侈品”,是一线品牌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手表、皮包、饰品、化妆品等。
再高级一点,就是各大品牌每年的限量版。其实是产量较常规款式要少些,售价要高些。
更高级一点,就是私人定制款,在奢侈品上面刻印名字等。
奢侈品保值的问题,要考虑两点:
(1) 奢侈品的价格,包含多少实打实的价值。
(2) 转卖奢侈品时,市场能接受什么价位。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奢侈品本质是一件商品,它的售价包含制作成本、营销成本、品牌价值等。
比如万元级别的真皮包包,同款的在淘宝只要几百元,即使用上最好的皮料制作成本不到1/10【1】。
平时看到明星代言广告、时尚博主推介,让普罗大众一饱眼福的时装秀,就是占售价大头的营销成本。
而品牌价值(商誉),则很难计算值多少钱,知名度上去、IP够大就值钱。某天你发现某个名牌OUT DATE,那这个牌子的东西就不值钱了。
如果某天我给自己奖励一个打牌包包,其实我是花了1/10的钱买包包,剩余的钱拿来买品牌。
作为价值交换,我获得一个价值1/10的物品+拥有名牌的愉悦感。
商品销售之后,随着时间会折旧。事实上,一个崭新的奢侈品,一经出售就要打5折。这个跟汽车一样,二手汽车非常便宜,哪怕是新车提回家、没怎么用过,二手买家仍然会要求打五折。如果是使用过有点旧的奢侈品,会在5折基础上继续折价。
不是说好奢侈品可以保值、升值的么?亲,你看清楚,一个用过的包包谁会买呀。
由于各国税制、市场营销策略等不同,同样款式的奢侈品售价可以相差1、2成,甚至更多。如果在我面前有两个真品包包,一个是全新、海淘价为国内的8折,另一个是二手、几乎没用过的同款包包。后者要打多少折我才会瞄一眼?5折以下。
一件二手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和品牌价值都要缩水。在中国,二手奢侈品没有市场认可,普罗大众不接受使用二手包包、二手服饰。凝结在一件全新的LV包包的品牌价值,可能就达上万元;但一个二手的LV包,品牌价值就没多少。
如果一件奢侈品的品牌在二手市场不值一文,那么这件二手货就只能卖出它的使用价值。一个二手大牌箱包,只能卖出作为箱包的价值。
在二手市场,不是卖家想卖多少钱,就卖得出多少钱。一个省吃俭用、花几个月工资买到一个大牌包包的女生,肯定舍不得她的包包卖1、2折价钱。她会想,至少保本打5折卖吧。
这里得回答第二个问题:转卖奢侈品时,市场能接受什么价位。
这个价位,不是指二手网站挂牌价格,而是真实成交的价格。这个价格,它受到竞争者数量和买家数量的影响。比如轻奢品牌饺子包,同款式的二手货非常充足(竞争者数量多),你若想成功卖出一个,得在平均二手价格基础上再降价。
那些全球限量版的名贵手表,确实能在拍卖会炒出好价钱。原因在于它是罕见、甚至是唯一的。但这类奢侈品很难卖,因为市场太小众,买得起的买家很少、很难找。如果不幸遇上像日本十年二十年经济倒退,昂贵的奢侈品有价无市,根本卖不出去。
对于普通人,他们能接触的万元级别“奢侈品”,都是大量生产、价格不算贵的产品。比如手表名牌“浪琴”,一年的产量就达到40万只。试问一个工薪阶层买得起的浪琴表,等到他落魄需要变卖时,能卖得出什么价钱么?连1/2的1/2的价值都保不住。
买名牌,真心不要想着能保值,权当作买个心头好、让自己爽一把就好了。
至于说,买个万元级别包包、手表能否让自己爽足一万元,就见仁见智。
参考资料
【1】《奢侈的!》,【美】黛娜·托马斯,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