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无两全法,不负洋务不负清——读《张之洞》有感

世间本无两全法,不负洋务不负清——读《张之洞》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晚清政局风云诡谲,大清政权岌岌可危。数十年间,内外交困,南北激战,英法等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击碎了天朝上国虚妄的优越感;洪秀全等强者趁势而起,以上帝名义建太平天国,动摇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的统治根基。国本动摇,尊荣不再,若非洋务运动,晚清得苟延残喘之机,如同将死之人,迎来回光返照,史称“同治中兴”。张之洞是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洋务运动的主力干将,他的一生经历了洋务运动由兴至衰,经历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之乱等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他的一生,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鲜活、生动的晚清画卷,为知悉、读懂晚清提供一个微观、感性的视角。这就是我最终下定决心,翻开唐浩明所著《张之洞》的原因。

此前,对张之洞知之甚少,仅限于历史课本的介绍,一是汉阳铁厂选址不当,二是联名上书废除科考,总感觉对他的历史评价不高。读完《张之洞》后,才发现此人真不简单,而且历史贡献不小。说起生平家世,他出自南皮张家,其堂兄张之万,高中状元,历任督抚,入阁拜相;其本人也是探花出身,清流名士,仗义执言,牧民一方,力办洋务,翊赞中枢。张之洞尽管少年得志,却是大器晚成。他的发迹源于晚清的实际掌权人慈禧太后的赏识,宦海浮沉二十余载,放学政、入翰林,四十有余也不过是四品京官,然而一朝发迹,连升三级,晋二品大员,外放山西巡抚,让张之洞有了一展宏图的历史舞台。在山西铲除罂粟、清理藩库、惩治腐败,所做一切,还没有脱离传统封疆大吏的政绩范畴。

恰逢中法战争,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亲自上门拜访,请得业已致仕的老将冯子材出山。老将军也不孚众望,在张之洞的全力支持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打了近代史上中国政府与列强的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的胜仗。只不过,世人皆知冯子材,却不知此仗与张之洞有何关系。担任粤督期间,张之洞广罗人才,身边聚集一些学贯中西、谙悉洋务的奇人异士,办洋务的决心也发轫于斯。

转任湖广总督,坐镇武汉二十年,让湖北成为国中之国,张之洞的洋务事业在此疯狂生长。炼钢、开矿、造枪、织布、修铁路、练新军,一系列的事情都提上议程。办洋务,光有热情是不够的,缺钱是最实际的困难。由于湖北地方官员的不理解,不认同,上至巡抚,下至府县多采取消极不合作态度,使得本该是湖北之洋务变成张之洞之洋务。此现象在中国,无论古今,并不鲜见。新生事物往往需要强者的强势推动。苏东坡在《晁错论》中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雄心勃勃的张之洞不缺坚忍不拔之志,在他的强力推行下,并通过堂兄张之万等人在京城的运作,湖北的洋务事业得到数百万白银的资金支持。有了钱,摊子就逐渐铺开,各类厂局纷纷设立,各类人才不断招募,原本荒芜的偏僻之地,迸发出勃勃生机,似乎看到大清富国强兵的新希望。

1891年,俄国皇太子参观汉阳铁厂,称赞其为亚洲第一。不过被称为亚洲第一,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北洋水师也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结果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汉阳铁厂,也是如此,最终耗银六百万两,却亏损严重,一度难以为继,最后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枯木尚能逢春,但是专制、保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衰败躯体上却难以维持洋务事业的健康生长。张之洞本就是一儒生,他没有任何现代经济知识和技术知识背景,只是以士大夫兼济天下的公心、经世致用的执念、官府包办的做法来推动洋务运动。但是抱有理想信念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视铁厂等新式工厂为肥肉,采购设备中饱私禳,筹建机构任用私人,干事创业推诿扯皮,大政决策完全是衙门作风。张之洞在湖北时,还能勉力支持,一旦离开,在其短暂署理两江和进京主持科考期间,就有瞬间坍塌的危险。难怪在张之洞古稀之年升任军机大臣,离开湖北时,他的洋务幕僚辜鸿铭口直心快地评价他二十年的洋务政绩,徒具形式,未得精神。

此话却是一针见血,历史诟病张之洞办理洋务好大喜功,将厂址选择远离矿区,出现设备采购不配套、焦炭提炼不达标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不过还可以用没有经验来解释,毕竟是事业初创。但是,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就算解决了,还会冒出其他问题。因为与西方工业配套的是西方的企业制度,而张之洞是以办衙门的方法在办企业,最终是橘生于南而为橘,生于北而为枳。

在器物之变与制度之变的选择,张之洞趋于保守,用现在的话讲,他毕竟在体制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非他首创,却在他的推广下为天下人所知。作为一名浸润儒家文化的清流名士,作为一名朝之柱国的封疆大吏,作为一名图强自新的爱国志士,倡导如此论断是张之洞权衡利弊后的正常选择,在不得不变与不想大变之间折衷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得不说,形成如此论断,张之洞就已落后于历史潮流,属于他的时代终究要过去。

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张之洞的一生无疑是丰富多彩、沐浴荣光的;但是作为一个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践行者,他的一生又是悲剧的,他倾注后半生精力的洋务事业,铁厂由于成本高于市场定价濒于倒闭、纺织厂生产的产品普通百姓消费不起,枪炮厂也未能阻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六百多万两的白银养出了一批批国之蛀虫,以致官场民间流传“官而劣则商,商而劣则官”的笑谈。在弥留之际,张之洞似乎在问他人,又像在问自己,难道我一生的努力白费了吗?

平心而论,张之洞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毛泽东曾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他成立的汉阳铁厂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等人经营,后改制为汉冶萍公司,地跨湖北、江西,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湖北枪炮厂,所生产的“汉阳造”成为工农红军、八路军的重要武器;他创办的新式学堂、选派的赴日留学生、组建的自强军等新式军队,都为历史为何选择在武昌爆发那场几乎自发的起义做了最好的注脚。他间接成为了他一生都在维护的大清政权的掘墓人。历史有时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

世间本无两全法,不负洋务不负清——读《张之洞》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间本无两全法,不负洋务不负清——读《张之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