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

晚上我妈遛弯儿回来,到我房间神神秘秘地说:“你姑爹说要找你谈话…”什么?!一瞬间脑袋飞速运转想要找到一个足以让我姑爹这个大忙人专程找我谈话的理由,然而,并没有。我今年大学顺利毕业,工作在离家千里的广州,自认是一个光荣艰巨伟大的职业,收入不好不坏但至少能养活刚毕业的自己,有一个稳定的男朋友但暂时没有未婚先孕,不抽烟少喝酒长这么大没见过毒品长啥样,至于打架抢劫诈骗更是想都没想过,所以,为什么。

“你姑爹说你最近长胖了,肥胖是懒惰的象征,做人要积极。“

好吧,危机解除。冷静想想,这就是我姑父,一点也不奇怪。

这也是中国大部分家长的样子。

几乎所有习惯于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鞭策(kong zhi)自己孩子的家长都会赞同这句话: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他好了我又得不到任何好处。是的,我们的家长甚少有单单指望自己孩子养老的,也不会拿着孩子赚来的钱花天酒地,甚至愿意倒贴自己的养老钱让孩子过更加轻松的生活,我们的孩子也被这样的无私奉献感动着,然后在“乖孩子”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可是,斯金纳在几十年前告诉我们,生物的行为只有不断地受到正强化才能得以维持,否则这个行为将逐渐消退。既然孩子没必要从物质上强化家长的鞭策(kong zhi)行为,那么一定是有另外一个正强化,在孩子成长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间给我们的家长足够的动力。

这让我想到了一种所有中国学生都打不败的神秘生物---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们不谈别人家的孩子,让我们想想别人家的孩子的家长。别人家的孩子的家长在什么时候最开心?最得意?最神采奕奕?

学生最怕过年,当然学霸除外,因为不知道串到哪家就会冒出来一个比你考得好的同龄人,这个时候,在一群人中,光看表情就能感知到谁家小孩是学霸,谁家小孩是能力还没表现出来的潜力股。别人家的孩子的家长永远喜欢在人群中谈论自己孩子的成绩,而自己的家长,如果你不是客观意义上的学霸的话,我相信你会懂的。

所以,我要说的是,这个被物质零需求掩盖的正强化就是精神层面的,我们所谓的光荣,自豪,骄傲感。

不管是家长希望孩子考好成绩,读好大学还是找好工作,这里面的“好”字,细细想想也不是那么纯粹。什么叫“好”,要怎样才能算“好”,它往往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它是伴随着可变的参照物决定的。隔壁家的孩子考了八十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考80+才叫“好”,突然有一天你知道楼上的孩子考了90分,那么你就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考90+。

发现了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是以社会比较为标准的,这个社会比较中有一个可变参照物,可变参照物是个非常可怕的东西,因为你随时会被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学霸学神抑或成功人士所打击,也就是说,你的情绪,你的态度很容易受外界的随机因素的影响,你对它们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是平行社会比较,还是上行抑或下行社会比较,运用得当都能从中获益,客观上,你能得到更多有效信息,能更加客观评价自己,主观上,你能得到自尊以及其它积极的情感体验。可是,我们大部分家长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社会比较,他们把对孩子的光荣感,自豪感,骄傲感寄托在一个可变参照物上,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比较对象。

如果自尊需要比较才能得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没有安全感的得到,你随时会被身边一个突然崛起的潜力股所打击。

而比较往往伴随着评价,当我们的孩子还不懂80分比90分低一个等级的时候,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这样的评价让他们慢慢意识到,80分是不够的,我要达到90甚至100分,而100分的孩子会被家长,亲戚夸赞,家长这个时候就会得到精神层面的正反馈,并继续督促孩子学习。

几乎没有人会说自己不喜欢被夸奖,好的评价会让自己提升自我认同感,得到更高的自尊,然而同样的,你没有办法控制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负面评价。

这样看来,似乎把握自己的稳定自尊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一个稳定的参照点,前提就是,抛弃惯用的外界的可变参照物,换句话说,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或者说,不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健康快乐,就请不要在他还健康快乐的时候督促他成绩得A+。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请不要在他对社会默默奉献的时候担心社会地位不够高。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社会意义的成功人士,就只能请你不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

罗杰斯也早在多年前提醒过家长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而前提是成为一个整合的,真实的人,这就需要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经验和孩子自己整合的自我概念协调一致。换句话说,经验,即个体的行为体验和自我概念协调一致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整合的个体,而一个整合的个体必然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我们的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成为整合的个体这个步骤,生拉硬拽地希望孩子早点自我实现,或者说,帮助自己自我实现。

可是,就像前面说的,这些社会意义的实现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呢?他只不过能给你提供暂时的荣誉感而已,又是那么飘忽不定。

通俗点讲,就是我们经常喝的鸡汤,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冷暖自知...

当你成为一个整合的个体时,自然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引导你自我实现。家长需要做的,不应该是盯着社会层面的结果,更应该是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一个基本安全的环境,让其自由探索和发展。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幸福,平安喜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