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不少时令海鲜纷纷上市,吃货们又可以一饱口福了~
肥美的生蚝、Q弹的鲍鱼、肉多黄满的海蟹......想想都流口水!
图源/网络
不过,海鲜虽美味,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近期最好少吃下面这类海鲜,容易中毒!
这种海鲜有剧毒,高温也杀不死,严重可致命
贻贝,也叫青口,在北方称海虹,南方等地称淡菜。
喏,就是它↓
它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壳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东海沿岸。
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适当食用对人体有益。
然而最近,多地都对这种好吃又营养的贝类海鲜发布了食用安全警示。
4月13日,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提醒广大群众不要捕捞、购买和食用海虹。
与此同时,秦皇岛山海关区政府也发布紧急通知,提醒消费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
其实不止是今年,每年这个时候,沿海一些地区都会发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
好端端的青口,为啥不建议食用呢?
因为这个时期的青口都很“毒”,人吃了后容易中毒,严重可致命!
青口有毒主要是由于青口吃了含有毒素的藻类,并且在其体内蓄积毒素造成的。
每年的四五月份气温升高,海面上形成赤潮,藻类由于赤潮等原因产生了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
贝类吃了这些有毒海藻后,毒素就会直接进入其体内储存起来。它们吃的海藻越多,毒性就越大。
该毒素对青口等贝类并无伤害,但对人体有害,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人吃了含有毒素的青口等贝类后,就会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痹、流涎、发烧等一系列症状。
若是摄入量较大,则会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一旦人体的摄入量超过0.5 mg时,甚至可能致人死亡。
而且这种毒素还特别耐高温,即使煮熟煮透,也并不能把它杀灭掉,同样可以引起中毒。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就会关心一个问题了:那青口等贝类还能吃吗?
能!但吃的时候要多注意一点,以防中毒。
购买、食用贝类时一定要注意这6点
1、去正规渠道购买,避开危险月份
买贝类海鲜一定要在正规经营场所,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贝类海鲜,以免误食中毒。
另外,青口等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将达到最高。所以,要吃贝类海鲜,最好避开这两个月份,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海鲜。
图源/网络
2、勿食不新鲜的贝类
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加上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病菌便大量繁殖,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
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所以,选贝类时,一定要挑活的:
选择半吐出舌头,一碰就缩进去的贝类
这种贝类一般都是活的,而且比较新鲜,肉质鲜美。
不要以为开口的贝类就是活的,如果用手触碰了没反应,就表明已经死了很久,不新鲜了。
贝壳合得比较紧实
贝壳合得比较紧实的多数是活的,尤其是新鲜的牡蛎、蛤蚌、扇贝和贻贝。
但是也不完全如此,所以买时最好是闻一下气味,如果没有腥臭味,一般是新鲜的。
图源/网络
尽量挑外壳平滑的
相对于外表凹凸不平的贝类,一些外表干净、平滑的贝类表面附着脏东西少,相对污染也少。
3、彻底清洗,不要吃内脏
在烹煮贝类等海鲜时,一定要彻底清洗外壳,并去除所有内脏(肝、消化腺、生殖腺、鳃等),因为毒素一般都富集在内脏中。
4、煮熟煮透
有人认为贝类海鲜煮久就不鲜嫩了,随便烫一下就吃进肚里,殊不知生贝类中可能有副溶血性弧菌、海洋创伤弧菌等病菌。
所以,烹饪贝类,一定要沸水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避免中毒。
如果烹饪过程中,壳未打开,那就不要再吃了,很可能是不新鲜的死贝类。
图源/网络
5、一次不要吃太多
贝类容易聚集水污染中产生的毒素、重金属等,偶尔吃一次没事,千万别天天当饭吃。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包括水产品(包括贝类、鱼虾蟹类)摄入量控制在100克以内。
6、不喝汤汁
烹煮过程中,会有部分毒素转移到汤汁中,所以吃贝类的时候最好不喝汤汁。
万一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催吐并前往医院就诊。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