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T+0制度仍处于研究论证阶段,尚无明确的时间安排。二季度又将是公司业绩的试金石,如果公司业绩的弹性得到证明,市场就会给予重新估值
文丨《财经》记者 张欣培 郭楠
编辑丨陆玲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建议在科创板率先实现T+0。5月29日晚间,上交所就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进行了回应,指出将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仅这一则消息,就足以引发市场联想。6月1日,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于2915.43点,上涨2.21%;深证成指收于11102.15点,上涨2.21%;创业板与中小板分别实现了3.43%与3.56%上涨。其中电子、通信、传媒、计算机涨幅分别达到5.38%、4.50%、4.01%、3.85%,105只科创板股票全部上涨。
“一方面中美关系的摩擦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在消减,另一方面,市场开始意识到,地方开始得到巨大的资金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有了保障。”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表示。
对于A股未来走势,市场分析认为,六月是业绩空窗期,七月、八月开始进入业绩密集披露期,未来上市公司股价与业绩的关联度显著提升。“二季度又将是公司业绩的试金石,如果公司业绩的弹性得到证明,市场就会给予重新估值。”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T+0是好事,对市场流动性、交易便利性、价格发现机制都是好事。交易量的增加也会对券商形成利好。”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财经》记者表示,“T+0改革,是市场本身机制完善的一部分,有利于投资者更便利的交易,允许反悔与止损,增加买空力量,更充分反映市场多空情绪。”
中信证券在研究报告中也指出,T+0增加股票供给,有利于完善价格发现机制。日内风险管理,给投资者及时纠错的机会,为无法使用融券、期权和期货等对冲工具的中小投资者提供公平交易制度。
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从中国股市的发展方向来看,实行T+0是未来的趋势。实际上,实行T+0制度的可能性已经讨论多年。在历史上,A股也曾实行过T+0制度。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股市曾经短暂实行过T+0交易,但由于当时股市投机过度,T+0交易被认为助长了市场炒作。1995年1月1日起,为维护市场秩序、抑制投机,A股T+0交易制度被取消。1999年实施的《证券法》规定“当日买入的股票,不得当日卖出”,禁止了股票T+0交易。
T+0交易存在着一定风险。中信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T+0弊端主要在于可能助长投机行为,增加操纵风险的空间,带来更大的投资者教育压力。央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了T+0交易的三大潜在风险,包括诱发结算风险,加剧市场波动以及增加市场操纵风险。
“任何一项制度都有风险,T+0的风险未必就比T+1大,两种制度各有优缺点。”王骥跃认为,例如T+1与涨跌幅制度的搭配,才是散户的收割利器,导致了涨停板敢死队肆无忌惮的交易。
“T+0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交易习惯的改变,加大交易频次,而交易频次增加会带来投资者的损失,但个人认为这些属于投资偏好问题,监管不必过多操心。有投资者偏好投机性交易,喜欢快进快出,并不违法违规,没有必要干涉或者限制。正常的市场,价值投资者和投机性投资者是并存的,没了交易型投资者,市场流动性也会有大问题。”王骥跃说。
“毫无疑问,市场机构化程度将加快。”一位券商人士分析称。
实行T+0制度是否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王骥跃认为,市场基础制度的改革,都不会对具体公司产生直接的利好或利空,不过发生连续涨停的概率可能会低。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讲,核心是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中长期回报,而不是靠频繁交易。T+0短期来看会活跃市场交易,但长期来看则是噪音,最终还要看经济增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是否改善。”一位资深券商人士直言。
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利弊,T+0制度亦然。近几年关于推出T+0的市场声音一直存在,但监管层一直对其保持极为审慎的态度。目前该制度也仅是仍处于研究论证阶段,尚无明确的时间安排。
不过,概率较大的是,若开始实行T+0制度,最有可能会先在科创板上进行试验。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试验田,在科创板试验后,才会逐渐向其他板块推广,循序渐进推动新的改革。
截至6月1日收盘,沪指上涨2.21%,收报2915.15点,深成指上涨3.41%,收报11102.15点,创业板指上涨3.43%,收报2158.22点。两市成交额7560.26亿元,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超过百亿元。
回顾整个五月,市场目光聚焦于两会,沪指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盘整,上证指数下跌0.27%,创业板指上涨0.83%。在五月最后一周,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152.45亿元,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
两会之后A股如何走,多家机构对A股六月预期相对乐观。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短期来看市场受到中美关系等因素影响可能有所波动,但未来几个月,A股的核心依然是要把握“复苏牛”的大趋势,短期如果出现调整,则是需要把握的机会。
“海外疫情趋稳,经济复苏预期正在推动各国股市走出低谷;国内整体流动性环境仍将温和改善,企业盈利的改善将成为驱动A股上行的核心动力。”陈果分析称。
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认为,过去两个月在外围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表现较好的板块总体还是围绕内需,展望未来三个月,六月是业绩空窗期,七月、八月开始进入业绩密集披露期,股价与业绩的关联度显著提升。
也有观点维持谨慎,中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则表示,六月市场将弱势延续,存量博弈格局短期难以打破。
“前期市场调整主要是由于中美摩擦对市场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但目前美国经济仍在恢复中,不会贸然提高关税,对中国企业盈利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两会之后,市场也终于意识到,虽然没有很强的刺激,但资金可以直达地方,这保证了经济增长。”陈李对《财经》记者表示。
北京和聚投资认为,国内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快,工业增加值、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改善明显,消费有边际改善,但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出口数据变化相对平稳。由于国外疫情持续,需求下降,新增订单存在隐忧,内需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性较强的方向。
科技股成为六月首个交易日的焦点。截至6月1日收盘,电子、通信、传媒、计算机涨幅分别达到5.38%、4.50%、4.01%、3.85%,105只科创板股票全部上涨。
“在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科技产业迎来了历史性时期。”和聚投资认为。如同通信产业的发展轨迹,科技在诸多领域的国产替代也将经历“从无到有”、“从可用到好用”、“从配角到主角”的路径。虽然与国外巨头仍有差距,但国产设备已经“可用”,在某些方面更“好用”。同时,业主方支持国产设备的适配和应用,容忍阶段性的性能差距,积极帮助国内厂商提升能力国产厂商衔枚疾行,终将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产生态化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目前从1到X的过程正在加速。”一位大型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对《财经》记者表示。除了看好5G应用、新能源领域的机会,他同时强调,二季度又是公司业绩的试金石,随着需求变好,如果公司业绩的弹性得到证明,市场就会给予重新估值。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疫情报道
责编 |阮璐阳luyangruan@caijing.com.cn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