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周遭,你身边这样的人应该屈指可数,更多的人选择的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状态,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他们别无选择。
“折腾”这个词,最开始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应该源于那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应该是罗胖子说的。他还有两本书,《我的奋斗》和《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我想在大学时期,这样的书出现在你的世界里,你根本无法抗拒。因为书中的每一句,你都感觉像是在说自己。
当然,用“折腾”这个词,引出今天的话题,并不是要歌功颂德一番“折腾”的内在含义。作为一个晃来晃去的人,时间也不长,但是我想说一说个人对“折腾”一词的理解。
首先,如果你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内心肯定是一个骄傲的人
骄傲这个词,具有双面含义,一旦掌握不好,就会让人产生歧义。当这个词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时,它是贬义词,类似于得意忘形、夜郎自大之意;而若是从你自己口中说出来,这个词就变成了褒义词,类似于自我肯定、无比自豪之意。
昨天晚上和同学聊天,我忽然发现,原来我也是一个骄傲的人,虽然这个词不是从她的口中说出来的,但是我自己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我的骄傲源于那一次删稿事件,毕竟一篇稿子一天的浏览量上2W+,没见过世面的人,一般在极度的自我肯定的驱使下,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膨胀。自从那件事情以后,我的内心无论经历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东西,心情都是那种坐看云卷云舒的态度。
与她聊天源于一个契机,那是在我杂志社面试失败过后。她得知我的情况后,要我把自己的简历发给她,我当时也没多想,就直接发给她了,曾经就职于猎头顾问助理的她,看了很多求职简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结果是我的简历被她批得体无完肤。
她甚至回了我一句,真不敢相信,你这样的简历居然能找到工作。我当时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从大学校园出来,从来没有在简历上花太多的心思,因为我一贯的思维是,我去面试,当面把自己的东西拿给面试官看。我承认,这样的思维有一种骄傲的成分,我也在反思,骄傲的成本与我而言,代价有点大。
结果是投了很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她随后又给我看了她自己的简历,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简历,简直扔进垃圾桶都感觉是浪费了垃圾桶的空间资源。接着她就细心指导我改自己的简历(一个同学指导另外一个同学修改简历,这差距确实蛮大的)。
这段时间一个人待在成都,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谈吐过这么多内心的想法。有这样一个可以毫无保留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缺点的人,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最后我终于将个人简历修改完毕,其实应该算重写,不算修改。
效果不错,自我感觉良好,为了感激她,给她发了一个小红包,留言备注为:有你这样的朋友,何愁找不到工作。最后她的一句话让我激动了半天:“其实我觉得你很有才华,但是别人看不见。”捂脸。
其次,如果你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内心肯定充满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不确定性这个词,于我而言,从来算不得生僻。以我24年的生活经历为例,从前,我认为自己喜欢汽车,挤破脑袋且信心十足地进了一个汽车专业,以为可以在汽车领域上大展宏图,但是后来因为《看见》一书的出现,我发现自己原本的兴趣应该不在汽车上,于是一股脑地扎进了书堆,完全无法自拔;从前,我认为自己喜欢理科,于是在高中时选择了理科,可是上了大学才知道,我TM根本就不适合理科,我更适合文科,我爱阅读,更爱写作,我喜欢与文学有关的一切事物,和理科好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以前血淋淋教训让我开始明白,一个人哪有什么肯定的东西,一切都是不可控的因素,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有时甚至是生命,上一秒还在叽叽喳喳,下一秒就销声匿迹。
前段时间其实我一直在犹豫和徘徊,我到底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是偏于小资文艺的杂志社,还是依旧选择和谐稳定的传统媒体?小资文艺的杂志社相对而言不受体制约束,而传统媒体受到的约束力非常明显。两份工作都是关乎写作,文字工作的选择也让人头皮发麻。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犹豫,是因为年前杂志社就给我回信说,年后准备面谈,而年后的时间却一直没有确定,于是我就开始尝试着找另外的传统媒体,我承认,柴静的那本《看见》对我的影响确实还蛮大,我依旧对其保有一些非常美好的愿景。
于是我在等待杂志社的消息期间,我又去了另外一件传媒网站面试。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我要去试一试,万一自己又发现了新大陆也未可知。于是我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也没有太重视,因为大学就明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但是没想到,真的发现了新大陆,我的价值取向和面试官的不谋而合,那一天都是惊喜。从前面试多多少少有紧张的情绪,但是那一天我居然没有紧张,谈吐非常得体。不抱希望,处处都是惊喜。
虽然面试算成功,但是当时的情况是,我并不太合适,因为有前车之鉴,怕重蹈覆辙,于是算是婉拒了。我随后又给杂志社发信息,问什么时候可以面试,结果收到的是27号主编回成都,到时候通知你。于是我就期待着,有一种孤注一掷的凄凉感,就在我等待的过程中,网站这边的面试官又发来消息,表示愿意让我去试一下写原创题材,我当时就犹豫了。
我考虑了大概几个小时,确实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有时候没选择和多选择一样艰难,唯一不同的是,网站这边希望大一点,杂志社那边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可是我当时不理智了,我以自我判断为基础,即使有老师给过我建议,让我先去网站试一试,不行再走,反正我现在也处于实习期,但是这样的行为,自己的内心是接受不了的,感觉这样做不厚道。
于是乎,我亲自打电话联系网站的面试官,我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了他,我说:因为当时确实没想到可以得到写原创的机会,于是我面试完后就和杂志社取得了联系,他们说27号主编回成都,一回成都就联系,我说我在这边也坚持了这么久,不想放弃,我想去面试后,得出一个结果,然后再给你答复,如果你不介意的话。面试官回复我的是:你把那边的事情处理清楚我们再谈。可是当我去杂志社面试时,已是3月6日。
当然,杂志社的结果不尽人意,要求是找兼职,不招全职。我当时就感觉被欺骗了,但是我没有表现出来,毕竟有什么特别的情感,必须在经历一些东西后才会发现。
还是印证的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此时此景,我想到了一句电影台词,非常符合我的心境: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然后我又联系网站面试官(起初的选择,并不是因为网站次,杂志社好,不过事情发生后,我现在也有一个那样的感觉),表明自己的决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思是会改变的。当我向面试官发去求职信后,他对我说,他没有看到的定性和毅力。
人可以有理想,但是理想也应该具体化,毕竟生活是具体的
在此之前,有一个曾经的媒体同行K姐,她知道我最近在找工作,时不时会问我是否工作有着落,昨天得知我面试的结果时,她发现了我身上存在的一种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她说从最初得知我要找工作到现在,一直很困惑我到底需要一份什么性质的工作。虽然我口口声声说和写作有关的,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一会儿又想去传统媒体,一会儿又想去小资的杂志社,她也很迷惑,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一什么样的工作。
我起初对于这样的心理不确定性不以为意,因为我一直认为这些事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可是她对我常说的一句话是:“生活是具体的。”这句话之前我没有认真理解过,直到自己开始对于以后的追求感到犹豫,我开始意识到,生活是具体的,相对应的追求也应该是具体的。人可以有理想,但是理想也应该具体化。
不过,我和K姐聊天,永远都是最舒服的状态,她最喜欢说的是,你不要捉急,工作迟早都会找到的,你现在还没毕业,别急,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那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当一个折腾的人,首先要具备骄傲的因素,其次是拥有不确定性因素。
对于前者,我表面看似都符合,可骄傲的因素源于极端的自我肯定后的自我膨胀,人一旦得意,真的容易忘形;至于后者,我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确定因素的形成与目标的模糊有关,更与贪婪有关。毕竟,真是的人性,有无尽之可能。
得意忘形不可怕,人性中的不确定性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指引,让你在以为是坦途其实是歧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你整个身体都飘飘然时,忽然失重,从高空坠入万丈深渊。
插一句:今天很开心,论文初稿完成了,个人简历修改了,还吃上了生日蛋糕,这一天算是圆满的,感谢L,感谢D。
开心一刻:今天一早起来,我发现自己连不上网,后来发现,老鼠咬断了路由器电源线,室友很快就用胶带链接好了。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这么久都没有投放食物,正好旁边有一块D吃剩下的蛋糕,我于是把它放到了阳台上。我忽然意识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具体。人与鼠,其实也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碎片: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有能力与魔鬼做交易时,他就已经被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