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交所公布了上证指数的修订方法。以下是时报君整理的修改要点。
1、基准日,依然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100点为基点。
2、样本选择
样本股由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剔除ST、*ST股。
快评:意味着样本股票将新增科创板股票及存托凭证。
3、样本调整
3.1上市后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证券,修正为自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快评:这将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国石油等新股上市初期大涨,随后股价暴跌拖累指数的情况。
3.2被ST和*ST的,自披星戴帽后下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后的首个交易日剔除指数样本;摘星脱帽的,则按同样的时间规则纳入指数样本。
快评:剔除ST股,将一定程度上实现优胜劣汰的作用。
4、何时实施?7月22日起实施。
此次沪指调整早有预期。
近段时间以来,调整沪指的编制方法引起市场热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适当调整的编制方法,切实提升指数的表征作用及内在稳定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5月25日也发文呼吁,沪指失真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
5月29日晚间,上交所回应调整上证综指编制方法建议称,在研究上证综指编制方法的完善方案时,将充分听取市场各方意见并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在修订指数表征功能的同时,应尽量保证与现有指数无缝衔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
原先的上证综指编制方法是,以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由于上证指数的编制没有反映核心指标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未能真实反映这些年来经济发展的结果。对于沪指失真原因,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总结了一下四点:
1.我国上市公司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变迁未完全同步。上市公司结构中的传统行业占比明显高于在GDP中的占比,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高技术经济等领域的高质量新兴企业的缺失影响了股指代表性。
2.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上市公司中微利或亏损类企业数量增多,绩差股没有得到充分出清和退市,拉低了总体股指点位。
3.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存在不合理之处,近5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9个涨停,个股在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的股价最高点计入上证综指,之后进入漫漫熊途的下跌通道,对指数拖累明显。
4.加权方式的问题,我国A股部分大市值上市公司自由流通占比很小,有的甚至不足10%,从而导致上证综指与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其他上证系列指数偏离较大。
最被人诟病的,是部分传统周期股高价发行,后来连续下跌,例如中国远洋、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铝业。权重占比较大的中国石油,股价跌到只剩零头,上市十几年累计跌幅超过90%,拖累上证指数。而BAT等科技类头部企业,大部分是在港股或美股上市,无缘A股。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将于7月22推出另一个重要的消息是,上交所同日还公布了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根据规则,科创50指数由上交所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
具体来看,指数简称为科创50,指数代码为000688。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
其样本股选择的池子标准为:
1、上市时间超过6个月;待科创板上市满12个月的证券数量达100只至150只后,上市时间调整为超过12个月;
2、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科创板市场前5位的,定期调整数据考察截止日后第10个交易日时,上市时间超过3个月;
3、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科创板市场前3位,不满足条件ii,但上市时间超过1个月并获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
具体的样本股选择:
(1)对满足上述标准的证券按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10%的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2)对待选样本按照过去一年的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同时,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不超过40%。
根据规则,科创50样本股每季度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每次调整数量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当标的股被退市时,将临时调整,予以剔除。
附科创50成份股名单:
为提升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增强指数的表征功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将于2020年7月22日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
完善指数编制方案是国际主流指数的通行做法。此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指数编制修订经验,立足境内市场发展实际,剔除风险警示股票、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并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了风险警示制度,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风险较高。截至5月底,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85只风险警示股票,剔除该类股票对指数本身影响较小,但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上市初期存在波动较大的现象。2010年至2019年,新股上市1年内平均股价波动率是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2.9倍,延迟新股计入时间,于新股上市满1年后计入指数,有利于增强上证综合指数的稳定性,引导长期理性投资。同时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上市后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设置大市值新股快速计入机制,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股票于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以保证上证综合指数的代表性。
随着科创板市场平稳发展,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科创板上市证券按修订后规则纳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代表性。
附2:上交所关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发布的公告为及时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的表现,为市场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20年7月22日收盘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
开市近一年来,科创板上市企业家数稳步增长,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企业科创属性突出。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105家,总市值1.6万亿元,吸引了一批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挂牌上市,企业研发投入较高,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创板首条指数,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有助于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表现,并进一步丰富投资标的。
指数编制借鉴了境内外市场成熟经验,并充分考虑科创板制度特征及客观情况。指数以2019年12月 31日为基日,基点为 1000 点。样本空间包含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及红筹企业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存托凭证。考虑到科创板客观发展情况及制度特点,现阶段新股上市满6个月后纳入样本空间,待科创板上市满12个月的证券达100只-150只后调整为上市满12个月后纳入,另外对大市值公司设置差异化的纳入时间安排。经流动性筛选后,以市值指标进行选样,实现对市场的客观表征。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为避免个股权重过大对指数的影响,设置一定比例的个股权重上限。为适应板块快速发展阶段的特点,及时纳入代表性上市公司,建立季度定期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