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想(三)

        最近比较烦,先放下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主动地想被笑来老师洗脑一番。“信息不对称”,“个人商业模式”。

        虽然关于个人商业模式的概念我早就看过好几遍,但现在突然发现我还是没有理解过来。理解“要关注价值,而不是估值”,必需要理解更底层的逻辑原理。因为关注估值的人通常不幸福。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论身份年龄性别种族地域差别多大,说到底大家都在追求人生的幸福感。小孩通过获得玩具零食等一切自己感兴趣东西而获得幸福感;中学生早恋逃学也是为了发泄因为学业压力而带来的压力感,进而企图获得短暂的幸福感;刚毕业的小伙子收入微薄但努力工作,为了有朝一日升职加薪进而得到财富自由;相爱3年的小年轻为了在一起而不断和持反对意见的家人游说,也是为了获得跟相爱的对方永远在一起的幸福感;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排除万难重回职场,为了重新获得被家庭琐事磨光的独立感;人到中年的阿姨每日广场舞,为了获得充实生活的幸福感。

        不论当下的目标是什么,不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人最终都是以追求幸福作为本质需求。那么,人就不要追求估值了嘛!理由很简单,估值会让你不幸福。表现在哪里呢?——总是处于不满意的状态。被低估时不开心,被高估时觉得不够。

        事实是,被高估的时候人总是很满意很开心,但一旦被低估就郁闷到不行。可时而被高估,时而被低估才是常态呀!

        还有一个事实,很多人可能没有认真想过:你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的。

        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也不能记住。醍醐灌顶的同时,我在想如何让这个东西变成我逻辑框架里的一员。因为这个道理简单而本质,是底层架构里面不可或缺的一员。他的重要程度在于,若是你早以成长为目标,你现在没理解,未来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再次获得它。

        大多数人成长中的价值观被定格为不能被低估。考试要尽量得第一,尽管我们都没做到,所以内心就越想要;看到写字漂亮的人,心生羡慕,想要却得不到,内心生出被低估的感觉;甚至是自己的容貌,也会在看到比自己漂亮的人的时候,厌弃自己的五官。。。不断被低估,内心就更坚定了不想被低估。这就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追求估值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人若是不参与竞争就自然会倾向安逸,停滞不前,越是年轻就越是如此。”生活的天平总是会倒向一边,竞争的一边或者安逸的一边。既安逸又竞争,是很难的,先把前面的状态处理好才是解决当下困境的关键。

        “选择不同,做出来的事就不一样,而且质量和品格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前面加一个自己亲身经历例子,说服力满满。自己很幸运,唯一的一次打工,就在新东方这个明星企业,里面人才济济,比起听说听闻,被耳濡目染更直接更有效。

        笑来老师还分享了“不小心”影响了他的一生的一句话——咱是谁呀!——所以,那些事不能干啊;所以,这种东西拿不出手啊!所以,做成这德行怎么好意思呢!这事儿得做到这样的地步才行!

        给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做的更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另一个层次上进行的,都有更高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流逝,结果自然天差地别。

        我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还是没去做。为什么?归根结底,我还是不理解,没看懂。如果真的懂了,我应该去应用它,我要做出改变,不好的东西为什么要固执地留着。这些思维习惯就像衣柜里便宜又不好看的衣服,扔了并不可惜!

        我脑袋里哪些旧衣服我不舍得扔?害怕被评价被关注被指点。有哪些旧但可以让你的人格气质凸显出来的衣服呢?我想以上那句“咱们是谁啊!”属于后者。

        希望这点思考能让自己心情好些,思路更清晰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