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看,无条件五星

玄幻题材一直都热。

《幻城》《九州·天空城》《爵迹》《鲛珠传》……没停过。

可惜,毛病很类似:故事套路,表演违和,动作还抓马。

虽说不好看,却声名在外,一直是群嘲的话题中心。

什么深V服装,什么美瞳眼+塑料发箍……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张图片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2张图片

其实,玄幻有玄幻该下的功夫。

本来就是架空历史、脑洞故事,服装、布景、台词看似很自由,却缺乏参考容易跑歪。如果故事再不吸引,制作又粗糙赶工,肯定会扑街。

好的玄幻作品,是让观众相信它凭空构建的世界。

你有本事让观众信,那Ta才会服你,追你。

比如,有个现在看很中二的“异世界”,就曾经让表妹极度沉迷,到了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程度——

见到毛坯墙,会顺时针敲5下;

在超市推个车,看到墙就想撞上去;

经常犯花痴,等着窗外飞进一只叼着通知书的猫头鹰……

哈哈,猜到的人,肯定也沉迷过——

《哈利·波特》。

在它的小说翻拍成电影后,这个系列火遍全球。

算算时间,小说问世已经整整20年。

那个右额有闪电伤疤的小男孩,带着我们走进对角巷、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霍格沃茨学校,走进了那个又危险又美好的魔法世界。

周末天气冷,特别适合缩被窝里怀旧。

如果想让怀旧更深入,你必须看这部高分纪录片——

《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声效和音乐》

Creating the World of Harry Potter, Part 4: Sound and Music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3张图片

《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自2009年播出,一共有8部,与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电影一同完结。

它揭秘了选角、故事、生物、成长、特效等幕后信息,还原了《哈利·波特》的诞生。

更有趣的是,这8部纪录片的豆瓣评分,甚至比《哈利·波特》电影还高!

一律9.4+

怎么说呢?这些制作者实在是太牛,各种想法和设计简直巧夺天工。

估计看完这些幕后机密,你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篇幅有限,今天,先拿表妹印象最深的声音来说(第4部)。

有人可能会说,声音又看不见,有啥好说?

不,《哈利·波特》的大热,是因为它让我们相信了魔法世界的存在。

声音,是其中最不显眼的功臣。

都知道表演、特效最直接,而最容易让观众觉得假,又无法发觉假在哪里的,就是声音

这集纪录片会赤果果地告诉你——

《哈利·波特》如何朝你的耳朵施魔法

先说电影里最直观最“显耳”的,对话

还记得这一幕吧?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4张图片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哈利跟另外争夺火焰杯的三强进入第二轮。

比赛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入水,救出被困朋友,谁快谁赢。

结果,赫敏和罗恩都在水底,救谁?

然后,哈利说出了上面那句。

你觉得像在水里说的吧?没错,真是在水里说的,就像下面这样,找个水箱,咕噜咕噜地说。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5张图片

翻译自无限大字幕组,下同

再看这一幕,《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在假期因为回击摄魂怪,被魔法部审判。

邓布利多为哈利作证出席。

电影里,后期把地板做成了符合法庭冰冷严肃质地的大理石。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6张图片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7张图片

但拍摄现场可是木地板,怎么办?

为了配合收音,装化部收到通知,要减少衣服和鞋子的摩擦,不能出现踏木地板的杂音。

喏,瞧邓布利多的鞋底,贼光滑,看起来贼轻。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8张图片

教授这坐姿也是激萌

连微小的杂音都要一点点抠除,就是为了不干扰观众,让观众随着电影的主流情绪慢慢被感染。

说到感染情绪,配乐也是关键

还记得《魔戒》开场的优美乡村风的配乐,还有大战展开时,激动人心的史诗感配乐么?

所有玄幻片同理,如果没有配乐,就像炒菜忘了放油,又涩又干。

旋律一响,一个异世界的大幕才能顺利地徐徐展开。

《哈利·波特》有着相当庞大的魔法生态,因此大部分配乐必须恢弘大气又不失神秘,才能hold住那些大场面。

《哈利·波特》有8部,作曲家可不止一位:约翰·威廉姆斯、帕特里克·道尔、尼古拉斯·胡珀。

为后者开了一个好头的,是《哈利·波特》前三部的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

名字不熟,但曲子你肯定印象深刻。

前奏就能让你高潮,不信戳——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9张图片

Hedwig's ThemeJohn Towner Williams -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灵巧的叮咚声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哈利·波特》的预告/正片来了。

当年,就是在这首曲子里,拉风的海格胸前挂着哈利,骑着飞摩托从天而降。

当年,也是在这首曲子里,无数只猫头鹰壮观地在天空飞行,送来了入学通知书。

《哈利·波特》制作人第一次听就觉得,这音乐靠谱。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0张图片

雄壮又充满魔力,浑然天成。

但你一定想不到,作曲时,约翰·威廉姆斯连一毛钱的电影画面都没看过!

这,可是相当不合规矩的。

因为好莱坞配乐工作者的惯例是,先看电影,记录长度,然后作曲家决定为哪段配音。

据说当时,华纳只想让他写一段短预告配乐……

结果呢?没有任何参照信息,他一稿就成了。

而且,这位作曲家还相当能“作”。

连演奏的细节,他也要抠到位。

开头那段游丝般的低吟,用什么乐器弹?

约翰说,钢片琴(介于钢琴和钟琴之间,能弹奏出短促音符的乐器,出声清亮)。

很适合制造这种飞鸟即将腾空而起时的氛围

或是那种脱离地心引力而飞翔的魔幻气息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1张图片

但琴找到了,约翰又不干了,因为纯乐器声太亮,不够神秘,也不够空旷。

怎么办呢?改造嘛。

乐器师用合成器制作出钢片琴样本,再用FM调音器调出温暖的正弦波。

一合,OK了。

不止前奏,后面的合奏更是让演奏家们傻眼。

里面黑压压的一片,全是音符,简直就是一出大型交响乐!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2张图片

要知道,一般电影配乐,弦乐规模顶多是8把大提琴、8把中提琴、22把小提琴。

但《哈利·波特》几乎直接翻倍!

动用了10-11把低音提琴、14把大提琴、15把中提琴、36把小提琴。

大场面hold住了,还不够,不同的角色也得有不同的气场——要不,伏地魔怎么吓哭小朋友啊!!!

作曲家们,想出了给角色做“主打歌”。

这可不是真的“歌”,而是为其专门写的主题旋律,可以营造角色独有的氛围。

最最典型的,就是大反派伏地魔。

前几部里的伏地魔都没有实体,但并不妨碍吓坏小观众。

小朋友最怕的,其实是伏地魔的那一把声音。

记得么,哈利的耳边总是响起低沉的呓语,听不清楚,语调怪异。

没错,那叫蛇佬腔。

蛇佬腔来自Sir电影00:0000:04

因为蛇佬腔的存在,即便不出场,也丝毫不减伏地魔的存在感。

等到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伏地魔终于要现身了。

这一部的作曲家帕特里克,就开始精心为伏地魔创作一段又简单又危险的旋律(听起来就像一段不断爬升的音阶)。

为啥要简单?因为好记啊,观众听到忘不掉才更吓人啊。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3张图片

这段旋律因为太形象,被放在了电影的最开头——镜头跟着大蛇爬过灌木丛,爬向食死徒守护的棺木……

这无比邪恶的场景,配上低沉中逐渐攀升的背景乐,简直吓坏无数宝宝。

VoldemortPatrick Doyle -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4张图片

不仅是主角,就连只出现几秒的小配角,作曲家也逮着机会就抖机灵。

还记得哈利那个蠢蠢的玛姬姑妈吗?因为惹哈利生气,她被魔法变成了气球。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5张图片

威廉给她配的音乐,是华尔兹。

原本华尔兹给人的感觉是轻盈的,但约翰反而选了首有点沉的。

可不是么?一个重重的胖纸,轻盈地飘起……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6张图片

导演阿方索(第3部)听完,笑得肚子疼。

配乐当然是加分的,但量必须控制,多则,少则

它再出色,也只能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

而当一切安静下来,还有一种声音能让观众身临其境。

音效

音效制作的工作,其实相当琐碎、繁冗。

走路的脚步声,水波声、布料拍打声、龙翼扇动声,放下魔杖的声音等等……什么物体都得有不同的音效。

音量往往又不突出,除非特殊情境(如吵架),不会盖过对话等主要音源。

魔法世界是与现实脱轨的,所以音效必须与现实有所区别。

听起来得很真,又得不那么真。

这些音效的制作,才称得上新意十足,甚至可以说:

每一种新的音效,都是一次发明。

比如,海格的那只巨型蜘蛛阿拉戈克动起来时,要发出让人汗毛竖起的嘎吱声,怎么弄的?

……是扭动多芯电缆制造的。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7张图片

再看小蜘蛛,那种细细碎碎的脚步声,又怎么弄?

……是用塑料植物靠近麦克风揉搓出的。

更常规的,比如雪地走路——现场因为有风等各种外在因素,不能直接录制。

拟音师就用粗盐和细盐套在麻布袋里,再脚用踩……嗯,像雪声了。

这样还不够。

旁边再放个装玉米淀粉的枕套,继续踩……嗯,像厚厚的雪声了。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8张图片

那,魔法的声音又怎么做呢?现实里完全没有啊!

放心,表妹这就为你揭秘什么是魔法扫帚,什么是移形换影:

扫帚飞,肯定和飞机的机械滑翔声不一样。

它更小,更迅速,同时也得更有力量感。

你们猜音效师找到了什么?

……猫砂。

手在猫砂里又快又有力地扫过,那声音,嗖嗖滴。

幻影显形,听起来无比神奇吧?

神奇啥呀……那是拿一段噪音,和猪叫、鹿鸣合成的。

不用看,无条件五星_第19张图片

摄魂怪出现时,所经之处都会结冰,又怎么做?

这更简单,估计你也会——找一个老式的冰格,一个个掰。

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很魔幻,但又似曾相识?

一个貌似简单,但面对无数个这样的音效,工作量之大就很可怕了。

据说,《哈利·波特》的音效99%来自真实采集。

为了找到各种真实的魔幻音效,音效师们即使是上班、休假时,也背着收音器材到处采集,录制各种奇怪的虫鸣、狗叫、动物叫、自行车声、汽车声……

找到有意思的声音,然后还要进行各种后期合成的实验,工作量更不小。

这么费劲,无非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天然的声音,才能让施展魔法的动作有现实根基。

所以,在纪录片里,我们也能听到这些声音工作者的各种抱怨——

演奏家嫌乐谱音符太多、太复杂;

作曲家嫌时间赶、任务重;

音效师抱怨假期都毁在采集声音上……

但抱怨归抱怨,人家真出活。做不出独一无二的声音,自己都看不过去。

不断烧脑,全情投入,反复试验,坚持创造与发明……

这些,才是一个玄幻世界之所以令无数人沉迷的秘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用看,无条件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