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堆

马未都曾经说过,中国文人的审美观有四个层次:最底层的叫艳俗,第二层是含蓄,第三层叫矫情,最高层次的是病态。 

过去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绘画题材,往往喜欢将一些文人废纸篓里的“垃圾”作为描绘对象,恰恰体现出马先生所说的最高层次的“病态”审美,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锦灰堆”。

锦灰堆_第1张图片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以残破的古砖瓦片段堆拓构成画面,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方式,层叠繁琐原物原拓费时费工。名字虽趣,但也抽象,细品之下,似乎也带有一丝讥讽与玩味。“锦”代表美妙、富贵,“灰”暗示灰烬、完整,这些元素被创作者奇妙“堆“砌拼凑,就仿佛字纸篓被打翻了普通,天然潇洒,相映成趣。

锦灰堆_第2张图片

要说锦灰堆的来源,还颇有点戏剧性,据说是元朝的大画家钱选在一次好友集会时,酒后衰亡,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残留,如蟹脚、蚌壳、莲房、鸡翎、鱼刺等,信手绘制成一幅横卷,并挥笔落款“锦灰堆”。

锦灰堆_第3张图片

更多的人知道“锦灰堆”这个词,想必跟王世襄先生不无关系。这位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的收藏大家,不仅能玩,也能写,还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就有以《锦灰堆》为名的自选集,共分三卷,收录了他对于古诗词、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的研究。

锦灰堆_第4张图片

锦灰堆最开端只是一种字画方式,发展到清初,经过不时革新打破,这类艺术伎俩又被艺术家运用在磁器和玉雕创作中,制造出颇具特性的器物,于好友间互相赠予,自我浏览、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 创作“锦灰堆”时,一般是先在画纸上框定轮廓,形状不拘,然后从中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稿、缺损的拓片等等,而且大多是一副破旧的样子,就像从文人的废纸篓里拾出来似的,所以也被人形象地称为“打翻字纸篓”。

锦灰堆_第5张图片

“锦灰堆”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写实的画法,突出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破”字,要画出破碎、翻卷、重叠、玷污、撕裂、火烧和烟熏等古旧样貌,给人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的感觉。同时,残缺的文字和图案,还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平添了一丝遗憾之美,而这些也都是“锦灰堆”艺术的魅力所在。

锦灰堆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锦灰堆)